本书以全日制教育硕士评价指标为依据,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通过他评和自评的方式,全面了解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能力现状,并在分析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培养院校、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能力水平的建议,进而为提高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本书适合教育学研究者阅读。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教育作为引导个体领悟生活的艺术,其本质是朝向美好的生命实践,在指引个体生命实现美好人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教育与美好人生为主题,立足国际视野、聚焦现实问题,围绕“教育与美好人生的意蕴”以及“教育如何实现美好人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在把握中西方文化脉络的基础之上,结合哲
本书是在多年的高校本科教学和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兼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的**成果。在对教育行政的概念、性质、原则、职能及教育行政学科发展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规划、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人事行政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述;对教育财务行政、教育行政效率和教育可持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全程贯通一体化教育实践模式’下全日制教育硕士反思能力发展的跟踪研究”(项目批准号:CIA160218)之成果。 本书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和混合研究的范式,以职前教师(研究生层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真实教育实践情境和实践反思活动为基础,主要围
本研究聚焦于MOOCs教学中问题引导的论坛讨论这一教学设计,关注其对人际交互的影响、以及人际交互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以期夯实在线教育中的交互理论,并为问题引导的讨论这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问题引导讨论这一教学设计如何影响人际交互的数量?包括人际交互的整体网络特征、学习共同体的形
本书从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的理论基础、在线课程资源、互联网+教育及虚拟现实技术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论述,将在线学习的方法与实践的整体思想贯穿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凝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更好地诠释理论内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线学习的方法与实践,从理论层面指导具体的在线学习,理论与
本书以课程价值观念为视角,透视好教师形象的百年变迁,随着课程概念从“一套规范和作为教材的教科书”到作为过程的课程观念日渐流行,再到对课程的“学程”的强调,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也经历了从“教师教课程”到“教师研课程”,再到“教师研课程”的深化的变迁;与之相呼应,好教师形象也经历了“教书匠”、“研究者”和“反映的实践者”的更迭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从何处出发?教育将去向何方?学校教育如何转向? 本书主要探讨学校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转向。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创设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作者首先从比较综合的层面集中探讨了
师生关系一直是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勃兴,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不仅使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给师生关系及其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发现,师生关系从原来仅限于人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走向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三主体关系。本书
本书以付华名校长工作室开展的扎实研修为例,提出和探索了名校长工作室“四个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路径,记录了后疫情时代名校长工作室多元的校际联动研修方式,辐射和带领了部分省内民族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校长专业成长,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和校级干部成长提供了参考范式和模板,达到了“立己达人,联动共生”的名校长工作建设的目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