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语言文字、古代文学、中国器物文化、中医养生、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艺术等12章内容,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力求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
本编收录的文章见于《零墨新笺》与《译余偶拾》,两书同为杨宪益先生学兼中西、融通古今的学术随笔集,写作时间从上世纪40年代直至本世纪初,跨越了作者大半生的时间。前书论述的主题较为广博,后书则更专注于中西交通,以及有关历史上出现于我国西部、北部各民族的考订;其中尤其《突厥遣使东罗马考》《唐代西班牙与中国的通使》《萨宝新考》
本书由湖北大学文化研究所何晓明教授编写。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导言部分从宏观上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至第十八章分别从历史、地理、民族、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科技、军事、医学、史学、教育、艺术、习俗、交流、革新等不同角度讲解了中国文化不同侧面的特点;结语部分回溯前面的介绍,展望了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全书高屋
传统是什么?对中华文化怎么看?老子与孔子*的不同在哪里? 孟子主张民本还是民主?《道德经》两个不仁说明了什么? 禅是人生境界、生命礼赞,还是救赎、脑筋急转弯? 中西审美有着怎样的异同?难得糊涂意味着什么? 对于国人,神是概念,还是偶像? 集作家、学者、政治家于一身,老当益壮的王蒙 与学浸中西、出身李泽厚之门、意气方遒的
京师论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科交叉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高端国际学术文化论坛。京师论坛以古今贯通中外融通上下打通的三通为总体追求,借助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和文化研究优势,借助于社会各界论坛参与者的智慧感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南方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四川、云南、西藏等中国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包括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等。南方丝绸之路东到中原,西达印度,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通过这条道路相互交流,并通过这条道路对西南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书记录下这些即将离我们远去的跨世纪古老文明,用影像这种方式留住我们曾经的乡愁,给日新月异、
历史是*好的老师,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享誉古今中外被称为帝王的镜子的《资治通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本书从礼治之道、德才之道、用人之道、赏罚之道、吏治之道、施政之道、决策之道、安民之道等三十三个方面解析了《资治通鉴》中的国家治理经验,并附有《资治通鉴》所载成功之君、中兴之君的案例,讲述了成功执政者、中兴执政者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一段较长的动荡时期,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尤为显现,一代枭雄曹操、神机妙算诸葛亮、风流才子周瑜都成为后世演绎的对象。而乱世之后的晋国,除了忙着斗富的君主外,更令人称道的是那采菊东篱下的诗人。人们把三国时候的歌以咏志和两晋时候的纵情山水称作魏晋风流。而到了南
上古夏商西周:人猿相揖别,自从人类从猿进化成人之后,人类社会就开始了。本书讲述的便是从中华文明诞生到西周这段时期发生的故事。盘古、女娲、三皇五帝、共工、蚩尤、嫘祖……这些听上去很玄幻却代表着中华文明起源的人物故事,让我们对这段遥远的时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奴隶王朝的夏朝到封侯建国的西周,中
本书为史学研究论文集,收录18篇文章,涵盖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全书既有专题研究,如《唐初的辽东之役与东亚的海上交通》《英占初期香港的司法困境与制度调适用(18411847)》;又有史实考证及书评,如《<非呈文>所载元末江浙乡试人物考论》《寻找复杂而多变的明清广东妇女形象读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