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书和语法书。这批教科书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学习满语,却无意中成为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记录。《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萃编》首次对这批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整理,对北京话溯源和满汉语言接
《清文启蒙》初版于1730年,全书共四卷,内容全面,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是清代流传广、版本多的满语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的教科书编纂影响很大。作为一部满汉合璧文献,《清文启蒙》对清代历史研究、满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和早期北京话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次整理出版采取点校注释加原版影印的形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三槐堂
“阿尔泰语系语言方言实验研究丛书”(蒙古语卷,维吾尔语卷,鄂温克语卷),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决所面临的难题着眼,针对民族语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滞后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采用实验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阿尔泰语系语言方言的元音、辅音等音段特征和词重音等超音段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定量和定性分析。
《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之“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集成”系列中的一册,本书由《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合集而成一本。 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
布依语参考语法
《续编兼汉清文指要》共两卷,作者不详。根据“续编”二字可知,此二卷为《清文指要》的后续部分,无单独的序文。与《清文指要》一样,亦是根据乾隆年间几乎单一为满语的《一百条》(1750)发展而来,加上汉语以后形成满汉合璧本教材。其上卷为25条内容,下卷亦为25条,体裁为对话体或独白体。这50条内容也对应《一百条》的其中50条
为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力量,积极推动国内清史学界的国际化和国际满学界的学术交流,经乌云毕力格教授倡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决定创办《满文文献研究论集》年刊(以书号代刊号),并邀请国内外*富盛名的一批从事满文文献研究的清史学者担任编委。每期预计35万字左右。作为国内外第一份专门以满文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杂志,将刊
到目前为止,采用翻译新论的手段对汉维双语对比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见。本书尽可能体现以下特点:1.运用对比手段。通过汉维语言的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同与异,由此找到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加深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汉维翻译技巧。2.强调翻译实践。要学习和掌握汉维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译出精品,大量的实践不可或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