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爱虚老人编,刊行于清嘉庆九年(1804)。《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8):古方汇精》五卷,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共计400余首,分内症、外科、妇科、儿科、奇症五门。各门先设小引,以明该门制方大法,继之分列诸方,各方注明其主治、处方及炮制、使用方法,便于学者对症选方。另外,对妇人胎产、小儿变蒸、疮疡辨证等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6):救急易方》为明代医家赵季敷所辑的一部方书著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6):救急易方》内容分为四部分。第1部分病证未注明临床科别,计148种;第二部分(妇人门)。计31种病证;第三部分为(小儿门)。计53种病证:第四部分为「附录」,附述锁喉风、缠喉风、狐臭等S种病证。全书共收载24
《本草洞诠》,清·沈穆撰,成书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45):本草洞诠》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八将药物分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服器、人、禽、兽、鳞、介、虫十六部,共计载药657种。每药先述其别名、来源、分类,再论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药机理、诸家之说等。卷十九、二十为用药纲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7):济世碎金方》又名《新锲王氏家传济世碎金方》,系明.王文谟撰。全书共4卷.载方千余首。前三卷名为《新锲王氏家传济世碎金方》,记载了王氏家传秘方与临床经验;第四卷名为《秘传神仙巧术各色奇方》,为走方医所用方术和方剂。《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7):济世碎金方》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方书。书中所
《本草汇纂/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三卷,收载药物56。种,分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31类,简介了药物的性昧、归经、主治功效、用药宜忌、配伍禁忌,以及品种优劣,附
根据苏州一家三甲中医院三年临床用药统计*多的中药材选定常用中药80种左右。另10种为有一定药疗的食物类(如西瓜、梨、蜂蜜、姜、赤豆、芝麻、胡桃、枣子等),10种为*基本常用药以外的花类药材,选这些不一定常用的药主要是为了书的好看(如凤仙、松花、梅花)。图稿包括插画20幅左右、饮片照片图60幅,共计800幅左右。每味中药
《食物本草:2017日历藏书》,又名《食物本草:皇家养生日历书》,摘录明代宫廷养生秘籍《食物本草》中的263种本草,按照四季顺序、节令之宜周一至周五每日呈现一种,由中国本草专家郑金生释文;周六、周日选取本周经典本草两种,由中医药学家张世臣在原古籍文字基础上概括为食物本草偏方,以飨读者。
明代卢之颐撰,本草著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41):本草乘雅半偈》共12帙。释药401种。所释药物以《本经》居多,兼取《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诸书所载。所释各药先标明出处,次列药名、气味、主治等。释文部分首为“核日”,对该药产地、名称、种类、形态、修治等内容加以诠解:次为“参日”,对该药功用特点加以诠释,其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0):炮炙全书》为日本江户中期稻生宣义撰。全书共四卷,收药470余种,分为草、谷、菽、造酿、蔬、果、木、竹、鳞、介、羽、毛、虫、金石、水、火、土、附录共十八类。《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0):炮炙全书》记述了常用中药的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