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大众普及性读物,对《花间集》中的部分词作进行了赏析。书中详细解读了相关词作的思想内容,并分析其艺术特点。注释通俗易懂,对相关词句出处及所涉典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本书共收入花间派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一百八十首。所选作品既考虑每位词人的艺术特色,也考虑其风格、题材的多样性。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
该书为文学作品评论类学术专著。书稿主要由作者多年来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评论文章组成,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对现当代诗人、诗作进行了评述,部分是对当代诗人如张枣、柏桦、于坚、杨子等人及诗歌创作的评论;第二部分是对现代诗歌理论的研究,探讨了新诗散文化、新工人诗歌等的文化心理及表现形式等;第三部分研究了民国时期的诗人,主要以朱
识小语出《论语》,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作者写金庸,小处着手,循旧有体例,就金庸著作进行解读,数百至千余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说中种种人物的原型、情节的蓝本及典故出处。虽是附着在金庸小说而进行的阐释,但旁征博引,涉及种种器物、名号、典故、引语等,有出于小说之外的价值。本书内容大致分为议论与考证两部分,有理有据,翔实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20世纪
本书包括20个专题。第1至第7题,是关于新诗节奏律的研究。本书从新诗节奏的基本单元入手,认为汉诗节奏属于音顿而非音步节奏体系。由此提出新诗节奏系统包括三种节奏体系,即音顿等时连续排列节奏体系、意顿诗行对称排列节奏体系和行顿对等重复排列节奏体系。强调汉语古今诗律、自由体和格律体诗律具有共同的家族基因特性。第7至第12题,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共21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专业五位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梅子涵、曹文轩、朱自强、方卫平的理论专著以及2000年至2017年即新世纪以来培养的十六位优秀儿童文学博士的博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是二十世纪著名红学家吴宓先生红学著述结集。吴宓一生钟爱《红楼梦》,在《红楼梦》传播普及和红学研究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红学著述此前并未系统整理出版。为了便于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红学观点,我们尽力将他的红学著述汇为一辑。吴宓的红学观点,既见诸其所发表的论文、书评,也见诸其日记、书
本书对唐宋时期的散文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具体分析了唐宋文章大家的艺术成就及其重要作品的艺术特色,着重探讨了唐宋古文运动发生的动因、发展的规律及其成败得失,尤其对唐宋思想演进与文章蜕变之间的关系用力颇勤。对于一向为读者所轻视、忽略的南宋散文,有较多篇幅的论述。本书适合具有一定古文基础的读者阅读参考。
每一块石头上,都沉淀着地球的历史,而《红楼梦》这块石头上,沉淀的是中国文化历史。从文化的角度看,红楼梦中人也象植物一样,有根,有蔓,有文化的凝结,思想的纹路。色彩文化显示了红楼人物的分野,中医文化中渗透出人物的不同特质,五行文化揭示了人物的关系,狂狷文化招摇着人物的个性,宗教文化中有人们的归宿,四时文化感染着红楼诗人谱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中,有一群诗人的文学地位远不及诗仙诗圣,他们没有太多作品被载集入册。但是,他们因一首或几首佳作被世代传颂,如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崔护与《题都城南庄》、王翰与《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