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余》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是先天易学、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结合的典范。是书不仅提出了“一分为三”思想,而且近似于西方哲学的论证推导,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卷,卷首有《易余小引》、《三子记》和《易余目录》,后附《象环寝记》。此次增订,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了导读、后记,便于读书更好
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必读书目。 本书特邀知名学者解读《论语》《孟
“中国建本珍品名家系列(第一辑)”是当前国内首次对中国建本古籍名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保护、研究的丛书出版项目。本项目是丛书的首批示范品种,也是丛书的基础性品种,所收图书的版本、主题内容、印刷技艺均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朱熹为建构理学思想体系而遍注群经,《周易本义》为其《易经》系列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在正本清源上下功夫,从而揭
本书分两部、十篇、八十一章,这些篇章都被笔者重新赋予了名称,但其篇序和章序却不是笔者任意组合而来的,它们在《老子本序本义》中的位置,完全是由它们在帛书甲乙本中原本的位置决定的;《老子本序本义》分篇合理,篇的中心思想明确,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凑,译文朴实无华、清晰明了,不仅还原了《老子》一书的本义,同时也还给了我们一个
“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本书收录宋代至明清时期对“四书”注释、考证、订补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文献六十余种,其中不乏名家力作,如元张存中《四书通证》、元胡炳文《四书通》、元赵德笺《四书笺义》、明陈琛《陈紫峰先生四书浅说》、清宋翔凤《四书古今训释》、清毛奇龄《四书正事括略》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书作者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本书是一部深刻而全面的解读《论语》的力作。通过对中华经典《论语》中的核心经典语录进行逐一分析和解释,为读者呈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道德指引。作者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进行了巧妙的串联和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古代经典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本书共分7篇,中文、世界语双语对照,世界语部分由日本社会学博士、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前主席佐佐木照央教授翻译,由韩国建国大学语言学博士、世界语学者朴基完教授和日本世界语者佐藤隆介校对,由意大利世界语学者、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副主席莎莎和孙明孝审稿。
本书旨在通过对中国经典的深度研读,近距离接触中国思想巨擘——孔子,感受经典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汲取最优质的精神营养。全书共十章,内容涵盖立高远之志、存仁爱之心、做谦谦君子、做职场达人、过幸福人生、治国理政、提高核心素养、成功教育等等,均与人们当下生活密切相连。本书采用分类汇编的方式,以方便读者得见孔子学说之精髓;在借鉴
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本套丛书采用简装、单色、影印的方式,由著名文献学家王志民、杜泽逊主编,分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细类,分四辑推出。本套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