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唐代重要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系列奇伟瑰怪的艺术形象,富有感染力,虽终年仅二十七,却足以赫然名家。因其奇诡、跳跃的组织方式,昌谷诗不易读解,自宋至清有十余家作注。本书对李贺诗作进行精译精注。全书分为四卷,共200余首诗,汇集李贺代表性诗作,
本项目是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编年史》(1895—2020)编撰暨古典资源重释重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为研究对象叙述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建构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复杂历程与丰富面貌;以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建构历程为历史秩序、逻辑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研究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事件、社会面貌、风土人情的经典素材。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学习、鉴赏、交流,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使《诗经》更加雅俗共赏、富于特色和朗朗上口,丰富《诗经》相关读物的形式,本书按《诗经》现行流行版本的编排内容和顺序,经查阅大量权威性
本书主要为蒙古文学知名专家阿尔泰、刘成、苏尤格、海日寒等对满全诗歌作品和学术作品进行梳理与阐释。满全,二级教授、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著有《蒙古族书面文学的基本体系研究》《文本、意义结构、文化阐释》《飞鸟集》等百余部著作。本书收录了《诗化宇宙的想象性建构:满全大型散文诗〈飞鸟
《蒙古文学学科史》由《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系统》《蒙古文学学科史——研究系统(上、下)》《蒙古文学学科史——教育系统(上、下)》共三卷本共五册组成,以专题形式梳理和阐释了蒙古文学学科史基础性问题。本卷为《蒙古文学学科史——教育系统(上、下)》,主要探讨、论述了蒙古文学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学位论文等内容。迄今为止,国
本书以徐枕亚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综合性视角详细解读徐枕亚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徐枕亚的创作道路、徐枕亚的小说理论、徐枕亚小说的叙事特色、徐枕亚小说的人物与情节模式、文化场域与徐枕亚的创作转型、徐枕亚小说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意义。试图结合晚清民初文学文化的变化轨迹,揭示徐枕亚小说创作对传统的
七绝是唐代十分流行、雅俗共赏的一种诗体,在唐人留存的五万余首诗中,据施子愉先生以《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的作品统计,七绝的数量占第二位,仅次于有唐一代作为“试帖诗”的基础的五律,可见其创作之盛。本书是从作者多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积存下来的有关唐诗的著作中选录出来的,早已成为唐诗赏析类选本中的权威版本。作者新颖别致
本文稿收录宛敏灏早期著作、未刊稿、散见论文、书札为主,主要由现在市面已不见的著作《张于湖评传》《宋四十词人述评》《唐宋词选》以及词学论文和论词书札五部分组成。论文约三十篇,大体包括四组:一是以《张孝祥年谱》为代表的张孝祥研究系列,二是《为吴潜辨诬》《吴潜年谱》两篇长文,三是在《语文学习》等刊物上发表的中学诗词教学的文章
本书收录叶嘉莹先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词学研究的重要手稿,其中包括论二晏(晏殊、晏几道)词、论苏轼词、论辛弃疾词、迦陵随笔、论王国维词、对传统词学困惑的思考、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共七章。这些手稿反映了叶嘉莹先生关于词的起源、词的发展史、中西方文学与美学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当代文学研究曾经产生过广
该诗学论集为《江汉学术》创设的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20042024年刊发的近四百篇数十个专题专辑论文精粹,对新诗诗学领域的探究者,包括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以及在新诗创作现场力求突破瓶颈的当代诗人极具文献参考和品鉴收藏价值。 现当代诗学研究专栏把诸多新诗诗学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多元、多维的方法集成交叉研究,获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