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两部分构成,上篇是《诗经》通论,首先,从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的角度,考辨《诗经》的作者、时代、地域、结集、流传等基本问题,研读《诗经》的主要内容,审视《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述《诗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成就,梳理了先秦至近代《诗经》研究的内容、特点和价值,重点分析了《诗经》的公案、谜案、悬案。其次,从地域文化
本书是一部以流派演变史为主的新型唐宋词史。作者打破了“豪放”“婉约”等传统词论的二分法,从文化大背景切入,从时代精神和群体审美选择的角度考察了各风格流派发展衍化之规律,全景式地把握了唐宋词的流变过程:变作者个体研究为群体研究,对群体互动及各流派互相影响、渗透及竞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作者考察了唐宋时期哲学、政治、宗教、社
本书是叶朗从美学眼光谈《红楼梦》的文集。书中主要谈两个内容,一个是《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曹雪芹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就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爱的尊严,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归结起来就是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真实的存在,“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因此人生是有意义的。这就是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是作家、诗人黄梵在其系列写作课讲课录音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补而成。全书分为“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一堂课学会写出好诗句”“新诗写作的核心”“写出整首诗的若干方法”等四堂写作课,针对诗歌创意写作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路径展开讲解、阐释,是一本具有整体性、实操性的新诗写作指南。
20世纪40-70年代小说对乡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想象充满丰富性和复杂性,或以乡村现代的本土性想象方式重建乡村人情伦理秩序,或以乡村阶级、革命意识思索干部、望城青年的主体性,或以德性标榜的叙事让未来社会的想象失去实践可能性。话语的显隐、叙事的裂隙等,让识字、卫生、效率、技术等表征现代性特征的话语变得多义。作为一种
广西民间文学
由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杨东甫教授编著的《广西历代美文》一书,精选从汉代至清代的广西历代美文39篇,为读者呈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广西文化底蕴。全书分汉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四个部分,每篇选文有作者简介、现代文翻译和作者点评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美文作者相关信息及创作背景,便于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选择与网络文学相关的20个专题,主要包括网络文学审美研究、网络文学作品研究、网络文学语言研究、网络文学治理研究、网络文学版权研究、网络文学阅读研究、网络文学政策研究、网络文学视觉研究、网络文学伦理研究、网络文学发谱系研究、网络文学改编研究,也包括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女性网络文学研究、海外网络文学研究等。本书是网络
本书是一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的诗歌论文集。回顾百年来中国新诗发展的壮阔历史,开启新时代中国新诗建设的灿烂新篇章,本书收录了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新诗百年纪念大会”的参会论文,辑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诗人、学者的七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继承了中国古代诗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外国诗学的精华,应合了时代的
阿木尔吉日嘎拉(1869-1941)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近现代诗人、医学家。本书稿对阿木尔吉日嘎拉所创作的歌颂家乡、揭露社会不良现象、训言诗的内容、艺术特色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他的医药诗也进行了详细研究。本书稿精选了阿木尔吉日嘎拉的代表性诗作,是一部集中展示阿木尔吉日嘎拉诗歌创作成就的选集。为进一步推广阿木尔吉日嘎拉诗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