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讲》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作品,自2002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以来一直经久不衰。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楼梦》小文,并补入200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
本书收录了作者品评《红楼梦》的精华文章,书中谈到了中国的仕途文化、谈到了说话技巧、谈到了人性的明媚与幽暗等。在作者看来,《红楼梦》是一本人生的大书,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
长诗《钓鱼城》的热,在纸媒、在网络、在微信圈,在朋友的饭后茶余,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赵晓梦<钓鱼城>档案:长诗的境界与魅力》编者对赵晓梦说,关于《钓鱼城》的评说,应该归个档,于是就有了这本《赵晓梦<钓鱼城>档案:长诗的境界与魅力》。这可能还不是《钓鱼城》画上的句号,也许是顿号,也许是省略号,我更期待把这个档案留下来,
◎原诗字字能认,意味深长《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钟嵘说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两千多年来,我们只是在重复《古诗十九首》里同样的心事。◎对十九首古诗独具一格的解读,建立一个现代心灵与古典之间发生关系的通道《十九日谈》是一本解读《古诗十九首》的书,是很私人化的阅读札记。它准确
天台山(tiāntāishān)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自古即为名山,为修行人所看好。作者通过对《全唐诗》中与天台山相关诗歌的整理发现,有150多位诗人的400多首诗涉及此山。诗作者要么是亲自到过,如孟浩然、李白、元稹等人,要么是闻名而作,如李峤、张说、杜甫等人。本书对唐朝文人钟爱天台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涉及天台山
《曹雪芹的遗产: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以《红楼梦》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观念和叙事艺术的全面探索,是作者近十年来综合其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的成果而完成的学术专著。《红楼梦》作为中国叙事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其后的中国叙事者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书以《红楼梦》作为目标文本,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西方现当
本书结合话本小说、戏曲发展的实际进程,从理论梳理与个案分析两方面探究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模式与叙事内容的渗透,并对二者互动时因艺术特性不同需分别实现叙事模式与叙事内容的转换进行揭示。
新文艺观察— 网开一面看文学:中国网络小说批评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神话学”课题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及对盘瓠神话研究著作的文本梳理,全面介绍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围绕盘瓠及其神话传说的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及论述。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盘瓠神话”“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盘瓠神话”“20世纪初
鲍鹏山学养深厚、思维缜密而又激情澎湃。他从文化、制度、人性等角度解读《水浒》,少讲情节,多讲细节;少说是什么,多讲为什么。他从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等人入手,突破了对《水浒》故事情节的简单复述,读出了藏于故事背后无比丰富的人性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本书是对金圣叹、李贽等人品评《水浒》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