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书,现在多称为《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誉。《太史公书知意》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刘咸炘解读《史记》意涵的扛鼎之作。刘咸炘开启了《史记》研究的宏观研究,认为研究《史记》,不仅是要知其字面意思,更要洞悉《史记》文本与书写的思想内涵。刘咸炘在《太史公书知意》中融汇百家,玄思独具,洞见迭出,自
将中国传统文化用通俗的现代语言进行阐释、解读,结合现实生活,把古圣先贤看似玄妙深奥的言论娓娓道来。孔孟老庄谈笑风生,古往今来纵横捭阖。既暗合知行合一、人生精进之指引,又浸透着游刃有余、圆融通达的处世智慧。
本书据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影印,该《史记》为现存最早三家注本,是一百三十卷全本。《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后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著作源源不断出现
本书在保留《史记》原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简洁易懂的翻译,使读者能够消除阅读上的障碍,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本书共一百零五卷,自《路史》《汉武故事》起,至明中叶之《复辟录》止,每种一卷。收录作品广泛,前收六朝至明代重要野史、小史,略依所记史实先后编排,后列有关边疆和域外的杂著,如《滇载记》《炎徼纪闻》《真腊风土记》等。所辑一百零六种著作均为历代野史名作,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可补正史所不足。本书据印有“万历甲申长至日沔阳陈
《传承发展自信担当(2017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项目撷英)》针对全国高校在2017年涌现出的围绕“传承发展·自信担当”主题的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撷英,内容为10个教育部示范项目和30个特色展示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具有价值导向的
为什么要读《读通鉴论》? 读历史需要思考: 读史增长智慧,但是不经思考的读史;则和读一般的书籍无异,读此书学会思考历史。 独出新裁的历史观: 王夫之对历史的研究和评论;其观点新颖独特、发人深思。 深入剖析,领悟历史智慧: 对每一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让你从历史中领悟真实的智慧。
《王天有史学论集》收录了作者生前撰写的史学论文、札记、序、评等三十余篇,主题集中于明清政治史,对于明代历史中的“大问题”、热点问题,如明代的历史地位、郑和下西洋、东林党议等,多有涉及。如《晚明东林党议》一篇,详细论述了东林党的起源、流变、在明代晚期所发挥的作用等,并给予了详切公允的评价,曾以专书形式发表,至今仍是该领域
世界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增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与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交相呼应,为新时代中国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方法和视角。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旨在搭建一个支持海外青年中国学研究人员和智库学者的交流
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和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讨会有来自26个国家的31位著名汉学家参加。本文集是对研讨会汉学家和中国学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