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故寝馈史籍数十寒暑,求在发明古史实情,期能对当前国内一切问题,有一本源之追溯与较切情实之考查。本书即系以分别、专门、变化三种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当时社会思潮之反省出发,纵论古今,而标识其演变之大势所在,足资有志于知人论世、会通国史者之参考。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计一百三十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对后世史学
中国历史极简本
从混沌浩瀚的远古时代,到机器轰鸣的工业革命,再到一日千里的信息时代,人类的脚步早已划过寂寂的历史长空,留下关于文明的足印。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她的丰富、多元和复杂,使得我们对于她的了解总在不断修正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加强。本书作者姚余栋,以一个当代人的普通家国情怀为出发点,运用其经济学者这一特殊身份进行跨界
本书共二十五章,包括:同欲则上、走为上、小妖祭蛇、止若观荷、小梅逝去、二舅的道场、世局机杼、纳兰君格竹、你的愁是什么、孔子陶园、一把秘钥、以奇用兵之游刃有余、以无事取天下之纵横天下等。
地球文明的发展有三个大的规律,其一是生命发生发育进化的自然规律,其二是科技发展、生产力变革的自我提升规律,其三则是文明传播交流的互通规律。《丝路文明札记》以丝路文明发生以来绵延不断的文明传播为主线,通过前丝路、丝路、后丝路不同阶段文明交流的叙述与特征比较,揭示了丝路文明发展的一以贯之性,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师生多年来将目光聚集于晋南这个具有厚重历史的区域。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永济,是该中心与永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教师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讲授,带领学生在永济进行了多次田野考察,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结
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本书选取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不易理解或易产生歧义的传统文化现象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展示和阐述,力求展现其全貌。全书共有六章内容,分别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与一带一路倡议解读、历史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交流、重塑大国形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
太和殿里的大龙椅、悬挂蚊帐的房中房、手捧经卷的小童子…… 本书用50篇文化故事带领孩子们窥探古代中国的真实生活。书中既有实打实的文物珍藏,又有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符号,千余字的小故事配以作者亲自配音的音频,让孩子徜徉在亲切又富有趣味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本书属四川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的“名家治史”系列丛书,为编者袁庭栋先生为其师黄少荃先生整理的文集,共收录黄先生遗作18篇。黄少荃先生长于研治战国史,早年受到金毓黻先生和钱穆先生的赏识,但因其早逝,多数著作未见公开发表。本书所收录文章多为其代表作,多数涉及春秋战国史研究,除《花会》一文外,其余均未公开,此番整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