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向读者介绍了演出市场营销基本理念、过程和方法。第九章是具体操作,初步介绍了剧院团、演出公司等如何开展一个演出项目的市场营销。
《中国艺术常识》主要讲述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了历代名家及其代表作风格特点。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关于音乐、戏剧、美术和广告等方面的杂谈,内容丰富,妙趣横生。书中还配有大量国画、书法、篆刻名作,让读者在欣赏文化艺术瑰宝的同时,领略华夏美的历程。
如果您热爱伟大的艺术,就看这个。这是对任何对非凡艺术充满热情的人的必读书目之一。里面收录了有史以来顶尖的100幅艺术品,并收集了一些有洞察力的摘要,这些摘要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如此重要。艺术作家克洛·阿什比向您介绍与她产生共鸣的作品,揭示其背后的迷人故事,并解释了为什么每件作品都应被视为艺术成就的顶峰。精心策划的作品所展示
本书是一本介绍西方艺术展览制度的专著,书中从展览史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展览史的经典案例,从沙龙展到双年展来论述展览制度的缘起、转变和发展,从而分析展览是如何来推动艺术史的发展的,可以为读者提供沙龙展、双年展等的策展经验和参考案例,有助于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在新时代的艺术策展工作中提升品质。
《中国艺术史研究第一辑》立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特别是道释艺术研究,兼顾各种美术专题,主要以文物为研究对象展开,通过对道释美术艺术实体的研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思想内涵。
本书围绕东方艺术进行叙述,分为三个部分——“远古的绝响”“古代的辉煌”“近世的繁华”,以时间和国别为经纬,结合大量的作品图片,对中国、印度、日本、柬埔寨等国重要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形式风格、艺术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进行解读,进而探讨东方艺术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和高潮迭起的演进历程。这既是一场领略传统东方文
本书介绍了哥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书中介绍哥特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书中介绍了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本书讲到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
本书收入陈平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五篇论文,分别为:《本雅明与李格尔:艺术作品与知觉方式的历史变迁》《观念史与建筑理论的历史写作—— 以马尔格雷夫〈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1968〉为例》《定义“艺术意志”:潘诺夫斯基艺术史方法论构建的哲学起点》《论观者转向:李格尔与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的观者问题》《论柱式体系
本书基于作者2019年在上海明园当代艺术馆策展的“海上·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回顾展”,此展览是当年上海市文化基金扶持项目。展现的内容主要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12人画展”至2010年新媒体艺术和生物艺术等,涉及各个重要的当代艺术阶段以及艺术探索的领域,亦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上海艺术的现代主义脉络做了前史
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向导,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本书是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与延边州教育学院电教馆,在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模式下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