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是六祖惠能讲说,弟子法海集录的禅宗经典。张勇教授和荣梅撰写的《坛经详解》包括前言、正文和附录三个部分。前言介绍惠能的生平和坛经的版本情况。正文共十卷,每卷设置题解、注释、译文、讲解四个板块。“题解”概括各卷的主要内容,“注释”解释正文中的生僻难解字词,“译文”将正文内容译成白话,方便普通读者阅读理解,“讲解”对
本书以《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五分律》《鼻奈耶》等五部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中古律部汉译佛经的词汇特点,描写和分析其中的词汇现象,重点对词形类聚、方俗口语词和疑难词等进行了探讨,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和律部佛典文献整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上海玉佛禅寺的志书。本志以1882年至2021年为年限,以对原始资料文献的整理辑录为基础,综合呈现玉佛禅寺一百四十年间的建设与发展、人物与事件。全书主要分为沿革、建筑、规制、人物、文物、艺文、文教、利生八部。沿革以叙述寺庙发展,建筑以介绍寺庙形貌,规制以展现丛林规约,人物以传写历代方丈、往来僧俗,文物以记造像珍奇
本书是由作者隆道法师微圈的“叩问”“诗韵”“法语”等,经过整理,汇集而成《叩问》《法语》《诗韵》三本书,加上《坛经直解》,共计四本,作为“阿兰若处”系列书出版。书中每条节句,都具足深深禅韵,作者从世出世间多角度以文载道,既不乏人间烟火之气,又兼具禅者清幽之高远;虽言物说理却无有所着,说花艳事周却另指其体凋空,说其体空又
本书收录《朱熹哲学与天台哲学的比较研究》《知礼大师论天台与华严》《智圆方外交往考》等文章。
这部传记用七个章节来描述嘉郭索南桑波的一生:第一章中描述了他的出生地点、出生年代、父母及家属情况等;第二章中描述了其童年时期的生活与生活环境等;第三章中描述了其外出求学十四年的生活与学习情况等;第四章中描述了回到家乡,在嘉郭等地苦修十年的情况等;第五章中描述了民主改革及文革时期的生活和积极参加劳动情况等;第六章中描述了
本书研究梳理30种《六祖坛经》英译本的话语施行者、内容、对象、载体和反馈五要素特征,选取6种代表性全译本,分析英译话语运行机制,探索汉文佛典英译话语建构模式,从现象层、本质层和阐释层分析话语施行者与其他话语要素间关系,揭示驱动话语体系建构的深层动因。
本书即是法师根据自己的修持及持戒等体验,对《心经》的佛教大义、对行持的意义及对现代人的启示等等内容的讲解。
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心经》的现代解析,站在全体佛教的角度,对《心经》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解释。二是对宋代著名禅师佛眼清远的禅学名篇《示禅人心要》进行现代讲解。三是对宋代华严宗论著《华严经纶贯》的现代解析,以禅宗的思想解释《华严经》。
全书七章。前两章探源世界诸大宗教相关地狱审判的观念,说明中国本土十王信仰产生的基础。第三章为全书核心,详述中古时期《十王经》文图的出现与演变发展。第四章介绍中国各地与十王信仰相关的窟像寺殿雕绘。第五章介绍十王信仰下的斋事践行与追福法会。第六章讨论十王信仰由中国东传影响日本与朝鲜半岛。第七章简述在近古及现代,各种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