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城市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作为经济和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本报告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2014版《中国城市群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为基础,根据五年(2007年-2011年)综合指数值,对我国城市群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进行客观考量和公正评价,为
《外力植入与内生发展:抗战时期贵阳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抗日战争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的传统轨迹,为贵阳城市发展创造了机遇并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使贵阳城市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成为全国抗战的“民族复兴基础”、大后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的南方屏障。战时贵阳“不内不边”的地理区位由传统的制
"在中国确立市场经济20多年来,众多经济发展痼疾就在于市场仍然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就是最好的例证——城乡土地二元、供求体系畸形、行政干预严重……让市场来做决定,从市场化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无疑是建立这个行业长效发展机制的根基。这本关于中国园区的书,从蛇口工业园这样的源头追踪中国产业地产的脉络,也无法尽述中国幅员辽
本书就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分为理论、专题等内容,本书特色在于进行了专门的数据分析,形成了自己的相关数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具体表现。作者基于一般均衡价格理论的“三化”协调发展模型,获得的结论为:如果存在统一高流动性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则“三化”协调发展可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行为与政策》提出的基本政策建议是: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统一高流动性的要素
《伍皓经济学微论:中国城镇化“问题清单”及创新解决》是从作者伍皓平时读书时随手写在书页边上的几百万字读书随笔中挑出有关城镇化的内容选编而成的。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列了这份迄今为止详尽且中国城镇化“问题清单”,是确保未来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难得的“纠偏指
本书系2011年赣闽粤发改委“原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海内外招标课题“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成果完善而成。该成果部分内容直接为编制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所采用。本书从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视角,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评价原中央苏区区域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回顾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经济活动的报酬递增性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和创新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实证中国系列丛书: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增长都是一种报酬递增现象,报酬不变的假设产生不了增长,只能维持现状。经济增长本身就
本书含城镇化与城乡治理理论、城镇化与城乡治理主体、城镇化与城乡治理领域、城镇化与城乡治理问题、城镇化与城乡治理地方经验、短论6个栏目,力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及地方实践等多维度解读新型城镇化。
本书在评述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3季度住房及相关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预测了2015年住房及相关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构建中国住房指数体系,量化评估了住房市场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剖析了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