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的总结,讲述如何从零起步,掌握古典诗歌的写作技能。全书主体内容为“格律、义法、实践”三部分,步骤依次是:从七律入手,快速掌握古近体诗格律,继而学习读诗的手眼,其后选取模仿对象,开示切实可行的门径、注意避免诗病,最后用鲜活的案例,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古典诗歌的创作世界。全书道术兼备,既有对古典诗歌的整体见
《胡适论红楼梦》是一部学术文献汇编,囊括胡适从1911年到1962年各个时期的《红楼梦》研究论文以及相关书信、演讲、日记、谈话、题记等。红学在近百年为显学,而红学史上,胡适是有着突出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创立的“新红学”是最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研究红学,绕不开胡适,因此汇编出版胡适的红学研究的著述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此书将成
本书为“唐诗经典”慕课课程配套的iCourse教材。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浓缩了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华。本书是以唐诗经典为核心,以弘扬优秀传文化为宗旨,从经典名家、经典名篇、经典名著等多方面展开,向众多的大学生传播正面、高尚、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内容上兼有经典性、学术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形式上兼有实践性、多元化、启发式的特
本书稿是一本专题类个人学术论文集。文稿收集了这些年来作者撰写的有关《金批西厢》以及《西厢记》的研究文章20余篇,包括《金批西厢的美学思想》《金圣叹的微观文艺理论》《金圣叹论西厢记的写作技法》《金批西厢的底本问题》《金圣叹删改西厢记的得失》等内容。这些论文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有较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对研究西厢记和金圣
本书从老舍文化心态的视角对老舍的话剧创作进行整体观照,结合老舍其它体裁的文学创作,发掘老舍的话剧创作在题材选取、主题意蕴和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内在动因,并对影响作家创作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以来久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因为该书兼顾传统术语、呈现模式,以及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甫一出版就引起当时新旧两代读者的强烈反响。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尤为有名。一大批著名学人,如梁启超、胡适、傅雷、朱光潜等都对此书赞赏有加。本书是该书的注评本,在优选底本的基础上,做有注
红楼论稿集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中影响较大的一篇。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影响极其深远。本书稿以作者品读《离骚》开篇,兼顾楚辞中的其他作品如《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既有今译,又有研究中的新发现,有一定学术价值,可供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研读。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本书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
本书旨在探讨朱熹理学与楚辞学之间关系以及朱熹楚辞学的特点与成就。朱熹理学对楚辞学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篇目选择、注释特点、比兴手法揭示、魂魄巫俗阐释、屈原精神分析、理学楚辞观念、格物致知方法论等方面。在楚辞学史上,朱熹成就卓著,与王逸、洪兴祖比较,朱熹楚辞学在义理阐释方面更系统化,他对后来的楚辞注释名家如汪瑗、黄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