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此前已经出版12册。此次出版为英藏藏文文献之第13册。包括卷59到卷67,图版700余张,包括众多有价值的藏文文献在内。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
石刻法律文献兼具传世和出土、官方和民间、实体和程序并行的特色,是一种可视化程度较高的立体性史料。在2000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碑石所载诏令公文、契证界址、讼案纷争、规章箴言、禁约告示、盟誓神判等事项内涵丰富,与国家行政运转、社会治理、秩序构建、权益保障等紧密关联,是可借以了解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及法律应用的珍贵原生史料。
《中国铜镜图典》是研究中国铜镜的重要指南和资料参考,特点有三:一,充分收集考古出土的铜镜资料,突出了资料科学性和可靠性。第二,将近千面的考古出土铜镜和传世的重要铜镜集中整理,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知识性。第三,从考古学的年代学、类型学视角为基点,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此次修订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对原版中发现的铜镜时代、纹
本稿为2014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的修订版。在全面收集已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叁)的图版基础上,由贾连翔博士使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国家专利申请号:201210414370.0)进行编辑处理,相较于扫描粘贴的编纂方式,大大改进了字形图片质量
本书为《汉学大系》丛书之一。汉画像是汉代留存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等一系列图像资料,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历史的第一手图像资料。汉画像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精神世界的图景。本书由朱存明教授主编,研究内容为汉画像中的奇幻图像,包括方花图像、灵芝图像、云化鸟图像、虹图像、翼兽图像及神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建设项目成果,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著。本书以敦煌文献(佛经以外部分)的残卷、残片为研究对象,从其残断的原因与缀合成果两方面进行研究,涉及敦煌文献的物理形态研究、装帧方式研究和残卷缀合方法研究等。书中指出了前贤研究的贡献和不足,提出了作者新的看法和结论,并对已有的和新发现
《大足石刻编年史》一书,是作者以编年史的体裁,从中国南方现存的很有影响的石窟——大足石刻为出发点,收集整理出有关该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相关历史记载,而汇集整理成的一部专著。该书以时间年代为纵轴,以石窟造像为横向扩展,内容涵盖较广,覆盖了部分巴蜀地区的重要石窟造像内容,对研究巴蜀石窟的发展史及中国宗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本卷收录房山大石窝镇碑刻文献89件,其中唐代1件
崂山作为公认的道教名山,不仅有众多的宫观庙宇及相关的文化古迹分布其上,而且有大量与道教相关的碑碣刻石遍布于各个山区。本书选取与崂山道教文化相关且成文的题刻作为研究对象,尤其侧重于道教人物事迹题刻、道家诗词题刻、道教碑记与庙记三个方面。本书共五章。第一章《道教人物事迹题刻》;第二章《华楼山道教诗词题刻》;第三章《华楼山之
郭大顺先生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一代考古学家。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东北地区考古、辽宁考古,特别是红山文化作为他的研究重点。此书收录郭大顺先生随笔文章和学术著作序言文章50余篇。根据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部分为郭大顺在辽西山地、渤海沿岸考察学□□随笔论文;第二部分为他对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在交往中的回忆文章;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