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本书就是一部碳中和时代关于新能源的梦想、探索与道路之书。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怎样聚合技术、市场
本书使用城市数据和省际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了绿色技术创新指数。在此基础上,本书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发现:上期大气污染会对下一期大气污染产生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绿色技术创新会对大气污染产生积极影响,减缓大气污染。采用不同的大气污染指
本书分为13讲,内容包括: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形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绿色低碳经济政策、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
本书以污染控制经济学理论和环境约束理论为基础,通过辨析环境吸收能力概念和作用机理,在综合分析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演变规律和环境吸收能力与大气污染物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其演化拓展模型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探讨能源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政策执行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我国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本书以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为最终目标,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将CO2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进行关联研究,从空间化角度开展分析,为精细化、定量化、空间化和科学化的温室气体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提供数据、技术和决策支撑,最终探索出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驱动力,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减排提供初步的理论探索。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与国内发展,重点介绍了我国碳交易法律政策的发展历程、碳市场建设历程,分享国际碳交易监管制度借鉴;第二章为我国地方碳市场及监管执法,聚焦地方碳交易试点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地方碳交易制度,分析地方碳市场运行模式和执法实践;第三章为碳交易主体的权责和义务,基于碳交易及管理全流程的视角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书系统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有关设计计算问题,并以国内常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为主,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实用技术,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以控制工业烟气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包括除尘技术、脱硝技术、脱硫技术、VOCs控制技术等。该书内容不仅从
本书作者为当下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制定的清晰的OKR行动指南及经济方案的作品。从2007年前后,凯鹏就开始投资清洁能源、移动应用和气候项目及相关技术。在关注环境危机的15年过程中,作者认为,当下危机已经刻不容缓,已经没有试错和缓冲的时间,因此,他联合气候专家、技术专家及相关的企业家与投资人,以OKR为工具,制定了本书所讨
本书以我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排放一般机理,识别其排放特征及影响排放的因素,调查过去15年数据,分析了我国种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变动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在梳理现行种养殖业控排政策及行动基础上,分析了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的技术措施,筛选适用且推荐实施的技术方案;梳理国际派要求及先
本书从人类环境保护及我国的碳中和政策出发,以关切地球生态和以“碳中和”为己任的企业情怀,结合“环境保护和碳中和”的历史背景、先进方法、国际现状以及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光大环境的企业理念和领先业务实践。根据我国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规划,光大环境围绕“环境、资源、能源、气候”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利用市场手段,从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