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到1991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了一部唐诗选稿。杨先生在封面上题“《全唐诗》录,杨绛日课”,钱锺书先生又补题了“父选母抄,圆圆留念”八个字。后来由于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老师。吴老师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以供有兴趣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九章。上编“汉宋楚辞注释概论”,主要梳理了汉宋两代楚辞注释的发展脉络,概要论述汉宋两代楚辞注释的总体情况,包括传世的所有完整注本和片段残句。下编“汉宋楚辞注释之转变”,分析总结汉宋两代楚辞注释的转变及其文化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注释目的由外向经世到内省治心的转变;文本注释从偏重训诂到阐发义理的转变;文
中国古代政治诗是中国古代以政治事务为题材的专类诗歌,主要记述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状况,涉及税政、役政、粮政、荒政、漕政、河政等诸多政务。中国古代政治诗对各类政治人物和事象进行褒扬或贬斥,形成了颂政诗和怨政诗两大范畴作品。本书以先秦至清末政治诗歌文本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古代政治诗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古代政治诗的基本面貌,分
本书主要以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所辑苏轼诗为蓝本,以苏轼谐趣诗整理和研究为中心探讨。总观《苏轼诗集》所录苏轼2823首诗,其中本书考察对象主要为卷一到卷四五的2388首诗作,整理出应然谐趣诗105首,实然谐趣诗首384首,共计达489首之多,占总比例五分之一强,充分展示了苏轼谐趣入诗的创作风格。研究内容共
该书以《西厢记》的舞台演出传播为研究对象,以当代戏曲舞台为时空语境,在系统梳理《西厢记》在元、明、清时期及近代舞台演出传播的基础上,聚焦当代戏曲舞台,全面观照《西厢记》在以京剧、豫剧、越剧、蒲剧、黄梅戏等为代表的戏曲剧种舞台上的传播与重构的过程,进而深入思考《西厢记》在传播形式、传播媒介和受众群体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所
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1990-2010)
金学馆·照见五蕴皆空——段誉、乔峰、虚竹:原型与隐喻
《诗探索》创刊40年间所发表以中国现当代代表性诗人如废名、食指、穆旦、北岛、牛汉、张枣等人的诗歌作品和创作风格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共计39篇,是一部重要的“诗人论”研究作品集。
本书收录《诗探索》创刊40年间,围绕“新诗发展问题”所发表的理论文章精选,所收录的作品以立足诗歌本位为原则,兼顾学术性与学理内涵,体现诗歌评论的专业水准。这些作品或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或体现时代特征,或产生过较大影响,以此展现新时期以来诗歌创作、诗歌研究、学术评价体系的脉络与发展变化。丛书共计八册,分册为:(1)《〈
自创刊伊始,《诗探索》就用较多版面刊发致力于诗学原理探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中,从形式、本体角度剖析诗歌的所占比例*大,其中又以探讨诗歌语言者居多,其余则涉及意象、结构、格律、意境、节奏等方面。本书辑录《诗探索》创刊40年间关于新诗理论问题中侧重于原理探讨的代表性文章,共计41篇,展现了新诗研究话题的走向变化。难得的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