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别以华北和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北京和广州为研究中心,利用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轨迹聚类分析和颗粒物来源识别技术,研究跨区域输送对目标城市的颗粒物浓度贡献。利用追踪气团轨迹的方法识别影响目标城市的区域PM10输送路径,运用NOAA的HYSPLIT轨迹模式分别计算北京市和广州市基准年四季代表月的后向
本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碳减排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环。受技术进步等生产力发展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我国城镇化?近年来一批跨省域城市群规划文件相继出台?可见中国传统的省域经济正在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群将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但与此同时城市和城市群也是我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产生了80%左右的碳排放量?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
雾霾污染需要多级政府协同治理,需要环境、财税政策的相互配合。本书从雾霾污染协同治理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制度安排和典型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以及与之对应的政府间财政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和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合理划分中央
《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共分为七章。从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演变、臭氧污染的成因与来源、臭氧及其前体物防控技术进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科学认知,提出了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建议,并通过介绍典型区域和城市臭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和路径。《BR
面对中国民航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本书以效率和生产率理论为基础,将分解分析方法与环境生产技术相结合,从驱动因素角度研究中国民航碳排放变化的本质成因,并通过对民航碳排放相关问题的国际比较,为中国民航碳减排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民航碳排放的情景框架,动态预测民航碳排放的可能情形,在考虑公平、效率、可
本书以绘本的形式加深孩子对环境的认识,提升孩子们的素质,让他们从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投身于保护地球的运动中来。雾霾我们都不陌生,雾霾不仅影响人们出行,更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故事中的团团和圆圆也遇到过雾霾的难题,他们遇到了来自外星球的嘟嘟,地球上恶劣的环境让他无法适应,不得不整天戴着防毒面具。他们一起认识了雾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拟与动态分析》通过尺度扩展方法,集成遥感空间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基于多种观测模式,有效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和揭示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特征,可解决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时空变化综合性研究欠缺的问题,有助于实时掌握气候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
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3章)为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第4~8章)为CO2减排理论、技术与政策。全书以优选碳循环机制为切入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运行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阐明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碳减排的实现途径及技术手段,探讨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
本书首先在测算我国农业碳排放与碳汇量的基础上,厘清各自现状特征与空间差异;其次,测度我国农业碳排放权总量,并基于各地区减排成本的不同完成对农业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同时综合评估碳排放权匮乏地区的农业碳减排压力;再次,尝试探索补贴与奖惩结合模式下的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以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接下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