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当代哲学家、文学家巴塔耶的代表作品。在此书中,巴塔耶特意通过对八位作家进行研究,表达了文学不是清白的,是有罪的观点。他们分别是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米什莱、威廉·布莱克、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让·热内。这些欧洲作家的人生际遇迥异,比如萨德,生前就已“臭名昭著”,又如威廉·布莱克、卡夫卡,则是在世时几乎默
20世纪,西方小说出现一种百科全书化趋向。它是在传统经典小说衰落之后,对小说艺术无限可能性进行实验的可贵成果,也是西方小说在当代知识体系中寻找自身价值的有效尝试。本书通过对具有百科全书特征的叙事文学的溯源分析,以及对当代相关学者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考察,界定当代西方小说百科全书化趋向的范畴,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其中,博尔赫斯
本书以“民族性建构”为主线来研究200年左右的加拿大英语诗歌史,探寻其从“共同体想象”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变迁历程。内容上可分为历史想象、空间建构、族裔身份与形式手法四大方面,既有横向的空间建构,也有纵向的历史意识;既有放眼于世界范围的民族身份研究,也聚焦于加拿大独特的文化心理主题。本书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加拿大英语诗歌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汇编,汇集了鲁米最有力、最令人难忘的诗歌和格言。诗歌涵盖许多主题,包括深刻的哲学思想、醉酒狂欢、轻松的历史故事、简单的生活教义、热情的爱情故事等等。鲁米的诗充满灵感,集哲学性、神秘性、文学性等于一身。
本书从景观的角度入手,对希尼诗歌中通过记忆、历史和语言呈现的景观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探索希尼诗歌中不同的景观呈现所承载的不同文化涵义及其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在希尼诗歌中,通过记忆、历史和语言呈现的景观确立了希尼爱尔兰人、爱尔兰诗人、爱尔兰天主教徒、英语诗人等多元身份标识,同时诗歌中呈现的景观为在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中处理
本书稿以美国自白派主要诗人“自白”叙事的代表性诗集为主要“互文本”,以1980年代受到美国自白派影响,并创造出一批兼具美国自白诗表征和本土诗学特征的中国诗人的“自白式”诗歌文本为“当前文本”,以中西比较诗学为理论基础,从写作主体、诗学接受、文本美学、文化对文本的干涉等方面对美国自白诗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自白诗在中国土壤
你曾经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吗?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者乔·莫兰教授不是要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要让你放心,失败是人类的职业生涯必然品,它是关于生活的条款文件中,那行小字印刷的内容。这本书讲述的是现代生活让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失败者、骗子和冒名顶替者;在一个每个人都只宣传自己成功之处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失败的故事;这本书
本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西方文学思想与作品”课程的讲演实录。该课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从古希腊神话艺术、中世纪的圣经文学和骑士文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浪漫运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
本书是由中文播客界翘楚“随机波动”策划出品的主题艺术书。 纺织品的格纹、屏幕像素的方格、城市规划的网格……“格”,生活中常见的单位,虽不起眼却包罗万象。我们创造格子、受制于格子,又跳脱出格子。它承载了时间的痕迹与个体的经验,也孕育着未知与想象。以“格”为主题,本书集结了汪民安、林棹、辽京等数十位知名作者的力作,并收录
全书用一条红线,贯穿起整个故事,这条红线代表着脚下的路。 孩子们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路:平坦的路、凹凸不平的路、上坡路、下坡路、铺满积雪的路、沙漠里的路……遇到岔路口要做出选择;为了抵达目的地有时需要绕个远路;中途突然没有路了,那就奋力一跳,努力跳出一条路。 这是一本蕴含哲思的图画书,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