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发展问题:首先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以及中国比较文学传统着手,阐述了比较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剖析了中国比较文学70年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然后以经典案例解析为依托,分别从比较诗学研究、跨文化研究、译介学研究、形象学研究方面探讨中国学派的理论成果,重点阐述了比较文学变异学原理
本书以跨文化学视角对于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百余年中国旅行轨迹做了细致梳理,对于2012年以来中国文艺状况做了丰富多样而又深入的案例分析,得出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文艺范式已经定型和成熟的新见解。本书由11章组成,辨析中国古典心性论传统在现实主义文艺中的沉浮轨迹,在万物通心命题中考察心性现实主义文艺的哲学基础,分析现实观念与文
本书延续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术路径,着眼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来探究文学、绘画、书法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图关系密切结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阶段,很多文人兼有文学家、画家与书法家多重身份,其留下的艺术作品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及以龙门造像记为代表的北魏碑刻等,都是融合文学、书法、绘画多种艺术之美的精
《吴宓文集》为吴宓先生小女儿吴学昭老师亲自编辑之吴宓作品集,收录吴宓先生发表在《学衡》《大公报·文艺副刊》《武汉日报》等诸多书刊上的重要作品,也包括尚未面世的手稿整理本若干篇。所选文章题裁不一,涉及吴宓对中西方文艺之论断、对当时新出版书刊之评介、为他书所作之序跋文、悼念怀人文章、外国文学名著翻译作品、为研习文学者推荐之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善诗赋、骈文。在梁时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皆为当时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暮年所作,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变化,感伤遭遇,并对当时社会动乱有所反映,风格也转为萧瑟苍凉,
本书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的文学批评专著,为新时代文学批评丛书之一种,共收录了《新时代呼唤新文学》《人民性与现实主义崇高美学》等19篇文章。所选文章均为极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代表性评论作品,或以宏阔视野关注文学应如何回应时代呼换,或对作家作品个案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作者对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多维观察与独特见解。
本书是国内评论界资深评论家南帆的文学批评专著,是新时代新语境下文学批评家的见解盛宴。本书将其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以其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
本书是国内评论界资深评论家张新颖的文学批评专著,是新时代新语境下文学批评家的见解盛宴。本书将其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以其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对于当前的文
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岳雯的文学批评专著。作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尤其是80后的小说创作,以多个作家的多部作品为范例,并将其与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气相结合,加以剖析和解读,探析作品的深层内蕴和时代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路径与方向,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教育*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文史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是一本介绍比较文学在中国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史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术语从混沌到明确的过程,以及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建立。第二章梳理了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指出了学科变革下比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