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宜(1650-1733),胶州城水寨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清朝著名经学家、方志学家、文学理论家、古文家和诗人。少年时曾以诗才闻名,中年潜心于程朱理学。清代翰林宋弼称其为胶州三大文人之一。有《亲斋诗选》二卷,《四库总目》《四书广注》《尚书说略》《张氏家训》《絸斋诗
《长江文明》是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著的一套有关历史文物研究的系列丛书,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以长江流域古代文明、文化、历史各方面问题为研究内容。该书涵盖13篇文章,图文并茂地以独立论文的形式表现。主要包括“四川地区明墓出土龙纹瓷罐及相关问题研究”“探析黔江三台书院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蕴含”“清初夔州名宦傅作楫考论”“
本书内容包括:贵溪概况、血火征程、眼辛探索、改革开放、走向复兴。具体内容包括:建制区划;环境资源;红色印迹;参与大革命;土地革命风暴;游击战争的开展;全民抗战;贵溪解放;巩固新生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艰辛探索曲折路;兴修水利工程等。
该书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非遗流芳、侨乡侨事、家乡地情、故土英才。其中,“非遗流芳”是本辑的文史专题。截至2024年1月,全市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5项,在本辑中就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读者“阅读”古人留给今人的“信件”,体验游子心里的一抹乡愁,守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根;在“侨乡侨事”中,有我国第一份侨刊
宝安作为深圳的前身,历史源远流长,是深港文化之根。为深入挖掘宝安历史、赓续改革精神,给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宝安区政协通过公开征集等方式,精选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前这一重要历史阶段里,原宝安县不同领域的建设者代表20名,讲述在宝安这片沃土上发生的与城市相交融的敢闯敢试的奋斗故事。讲述人来
永胜自明代以来的历史文化,是一种紧紧依托于农耕生产、体现农耕文明的农耕文化。永胜农耕文明的辉煌,与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朝洪武年间实施的“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据可考史料分析,自明代以后,永胜地方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的永胜“边屯文化”。边屯文化
《刘集镇志》共有27章,分别设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土地管理、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电力、水利、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旅游业、财税金融业、经济综合管理、中共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军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行政村社区、民生民情、方言土语、人物等篇
该书是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所开设同名课程的教材用书,旨在通过对海南历史文化的梳理,使学生增强对海南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尤其在当前国家大力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研究和学习海南历史已显得非常重要。本书拟对海南历史进行分段研究,划分为五个大的历史时期(先秦、秦汉、唐宋、明清、近现代),每个阶段通过文献考述、考古资料互
卷首目录为刘朝英、张希良时所纂。目录不全且卷次与续修、增修后之正文不符,其志内容大致为:星野志、沿革表、方域志、山川志、古迹志、建置志(城池、公署、宪署、杂署、仓场、坊市、棹楔、杂置、津梁、隄防、学校、书院、祠祀)、赋役志(全书、户口、水利)、风俗志、兵事志、藩封志、秩官志、名宦志、选举表(征辟、进士、举人、贡监、武进
自治区方志办组织专家学者选编灵渠—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溯源史料,辑录传世文献中的相关历史记忆,以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灵渠—合浦海上丝绸之路,为广西研究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支撑,具有重大意义。建置沿革分编收集和梳理了灵渠—合浦沿线行政建置沿袭变革的相关史料,按概述、广西、桂林、柳州、来宾、贺州、南宁、梧州、贵港、玉林、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