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壮、傣等民族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观为切入点,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犯罪治理的刑事规制调适研究,以达到治理区域环境犯罪的目的,尤其是对该区域环境犯罪进行个案追踪,通过系统研究与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刑事规制调适的条件障碍与理论困境,有针对性地解决治理环境犯罪的现实难题,丰富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区域环境保护的灵
标准化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研究标准的私法效力问题。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法律视野中的标准”介绍标准的概念、属性、类型和实施。第二章“标准的私法效力”探讨了标准私法效力的概念、标准私法效力所及的领域、标准进入私法的路径以及标准私法效力的表现。第三章“标准与合同法”探讨了标准的合同法效力。第四章“
本教材以行政主体拥有和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铺陈理论,梳理规范,提炼原则,关注实务,力求简明扼要、简繁得当、条分缕析、纲举目张,既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又突出实务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努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打造一本适合法学院师生和实务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学习的基础教材。全书划分为四编十二章,包括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两度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6次会议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决定,对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的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教材,被北京市教委评为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荣获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教材分为上编“劳动法”和下编“社会保障法”,共20章。其内容既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和历史发展,
中国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本书从法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首次系统梳理并阐述了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理论、理念、价值与五大基本法律关系及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基本内容,系统探究了新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权益保障之间
本书综合吸收和运用了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继受已有受教育权理论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基础性研究。本书着重回答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性质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保障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为指引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提供理论方向和判准的“理想图景”。论者创造性地从健康权、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1861年开始,写到2017年,简述武汉地方法院的发展史,记述武汉市法治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艰难的历程。本书贯彻多述少评,挖掘多种历史资料,力求客观真实的反映历史原貌,尽可能的保存历史细节和原始资料。本书追溯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展示新一代法官和工作人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再现各级领导深切关怀的殷
我国《行政复议法》于1999年制定,后经2009年和2017年两次修正。2023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书以最新版《行政复议法》为蓝本,结合行政法学理论,按照培训读物的体例和逻辑进行撰写,体现了法律条文与行政法理论的高度融合。全书共十八章,附有法律条文、新旧法条
本书在体例上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商法学》的章节结构一致,通过明晰学习目标、解析重点难点和习题自测,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理解、检验学习效果。各章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学习目标,分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解析知识点。二是知识结构图,直观展现章节知识结构。三是重点难点解析,归纳章节重难点,延伸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四是习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