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寨花头村6座、周岗村2座土墩墓。8座土墩墓共发现墓葬95座,器物群50组,灰坑12座,房址4座。出土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硬陶器、软陶器、玉器等共1334件。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江南土墩墓及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结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金坛薛埠片区发掘了5个墓群的22座土墩墓,发现墓葬、器物群等遗迹206处,出土各类遗物1400余件。这次发掘还原了青铜时代江南土墩墓的营造过程,并且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模糊认识,对土墩墓的
《在兹中国》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典藏中国”系列图书的开篇之作,收录了99件/套主要文物,从不同侧身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国文物的重、美、魂、气,力图描绘古老中国底蕴深厚、多元一体的过程,发掘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和谐文明的历史渊源与必然。本书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典藏中国”系列图书的开篇之作,收录了99件/套主要文物,从不同侧身
南宋金银货币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中国大陆发现的古代金银货币新品种。形制有金铤、金牌、金页和各种各样铭文的大小银铤等。自1955年湖北黄石市出土了银铤窖藏和1956年杭州火车站附近出土金铤以后,浙江杭州、湖州、温州,安徽六安,河南方城,江苏溧阳,湖北黄石、蕲春,四川双流,江苏南京等地先后出土南宋各类金银货币千余件
历代以来,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孔府文物又是承载儒家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研究、再设计,抽取其中代表儒家文化的设计元素,形成成套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儒家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孔府珍藏》精选了孔府遗存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入藏的部
本书围绕古代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展开研究,以寺观壁画为例,从壁画数据库集群的搭建、病害区域的自动标定、标定缺损区域的虚拟修复以及古代壁画智能修复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古代壁画病害自动标定和虚拟修复的关键技术。理论上,对壁画病害区域自动标定和虚拟修复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实践上,设计开发了
里耶秦简文书简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内容*为丰富的秦代文书类简牍,包含的文书类型多样,有些种类均是首次在秦代简牍中发现。本书稿旨在对里耶秦简中的官文书进行分类总结,结合秦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制度,对我们所接触到的里耶秦简文书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章为簿籍类文书,主要包含人口管理类名籍、官吏管理类名籍和徒隶管理类簿书、其他
本书系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分中心主持的甲骨文摹本大系项目的精选集。本书从十万片甲骨中择其内容重要,且为学术界所熟知的甲骨约2000余片,将其甲骨摹本与片形相应部位的文字相对照,并标明各片来源表,能为对甲骨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查阅检索提供一些方便。即在研究、查找各精粹甲骨有关内容时,可以此书为线索,再到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汀江发源于福建西部宁化县木马山北坡,为韩江流域上游的两大支流之一,流经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并于永定区峰市镇出境,流入广东大埔县三合坝,与梅江汇合。汀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和九龙江的第三大江,为闽西境内第一大江。汀江流域属于龙岩市所辖,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处武夷山脉南段,西以武夷山脉与江西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