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基本完整重现敦煌藏经洞流出的藏文文献。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24册,大约半数;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24册,收
1.本书为《吐鲁番文献合集》的第二卷,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2.本卷对海内外收藏的吐鲁番契约文献进行穷尽式普查、识录、校注,为学术界提供一部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缀合最佳、定名最细、断代最严、识读最准、校勘最善、注释最详、研究最透的集大成之作。 3.
中有画家的照片、简历、评论家文章以及画作数十幅,较全面地展示了该画家的艺术面貌和艺术风格,是一本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可资研究学习的优秀图书。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及其学习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本以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举办的“金颜永昼——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展”展览中相关展品介绍为主的图录。书中选取了辽阳、沈阳两地以及周边出土的辽金文物,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器物,并对同类型器物上的不同装饰或内在含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向读者展示了器物之精美,及其所蕴含的这一时期康平地区的贵族文化。
本书以敦煌壁画和藏经洞出土文书为载体,共编录了41个游客关心的热点问题,把研究触角延伸到了生活领域,对莫高窟开凿史、佛教传播史、民族融合史、丝路变迁史、遗产保护史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辑录了战国中山国出土的132套(227件)精品文物,从中山国的历史、军事、国都、生活等方面重现了战国时期一个“千乘之国”的文化面貌。
本书以保护工作的内容、类型为主线,概述了大足石刻七十多年的保护历程,既具有科学意义,也具有史料价值。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和通俗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贡
慈云寺塔,又名舍利塔,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东段赣州文庙旁,1957年被列为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赣州佛塔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分绘画和雕塑两部分。绘画有绢本和纸本两类,雕塑有泥、木、铜3类。内容与北宋时期赣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