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状况及流域空间数据解译丛书》包含3本分册,分册分别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地表水水环境状况及流域空间数据解译。丛书展示了云南省516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点位的长时间序列的水质状况、主要干支流沿程水质空间变化形势,以及断面/点位所控制的流域范围内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两污治理等情况。通过书籍让环
本书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河北张家口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暨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综合地质调查”部分成果的总结,涵盖京津冀重要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地区)主要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松散岩类浅层孔隙地下水水位与化学质量,以及典型农牧交错带区土地沙化、典型矿产资
本书分析了探明研究区的水盐要素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区域水土环境演化变迁的多过程耦合模型,探究了田间水盐运移对区域多尺度水土分异的影响机理;介绍了灌区水盐动态和水土分异过程的模拟预测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灌区水-盐响应机制与动态预测、灌区水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灌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变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十四五”以来,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的系统治理新格局逐渐形成,实践应用不断探索落地。“三水统筹”治理是一个新思路,需要系统全面、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为推进“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研究,将多年研究加以梳理和提炼,以新时期“三水统筹”的理论与实践为核心,总结了相关
本书是一本关于生态地质与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专著。书中主要介绍生态地质学的概念、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生态地质问题、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等;详细阐述了矿产勘查技术概述、勘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地下矿山开采技术、开采规划数字化布局的相关内容。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全书体系结构完整,内容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缘的“天然湿岛”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它是黄河和西北诸河的重要水源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还滋养了青海省内的青海湖、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重要自然保护和人类生活区域。本书通过对祁连山青海片区内主要河流和湿地的水质、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系统调查,
本书从河流、湖泊、流域、城市、农田五个典型环境场景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水环境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重点探讨模型在水环境模拟方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常用水环境模型,如SWAT、HSPF、EFDC、SWMM、QUAL和MIKE11。
本书选择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通过水文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跨学科交叉的途径,基于观测试验、机理研究、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辨析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深入探讨流域生态水文时空格局异质性的定量归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工作的要求,针对人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书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基于统计数据、面向流域水环境管理考核需求的技术方法体系,以及基于控制单元、面向流域水系统规划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