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广西水稻、甘蔗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适应对策的专著,主要阐述广西水稻、甘蔗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构建,结合未来气候情景模拟数据的气候变化风险预评估,广西甘蔗、水稻至2030年(碳达峰年)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主要特征,至2030年(碳达峰年)广西甘蔗、水稻适应气候变化策略。
本书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及其同事多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稻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的结构与组分,种子的发育与成熟,贮藏物的合成,种子萌发,贮藏物的动员,种子休眠及其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环境控制,种子储藏、劣变及其修复,以及杂交水稻种子。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与压制技术指南,以帮助农民、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爱好者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本书内容包括:青贮玉米的品种选择与优化,包括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特性与适应性分析、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推荐与选择等;青贮玉米的土壤管理与肥料应用,包括土壤改良与耕作技术、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期间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与政策,直指种业的重要性。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农业是基础;农业要发展,种业则是关键。本书分别介绍了航天育种装置、航天育种原理
考虑到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本研究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春小麦为研究对象,于2017-2020年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在节水滴灌和传统畦灌条件下的春小麦田开展长期连续的同步监测,对比不同灌溉条件下田间水分、能量循环过程以及作物生长过程的差异,探究灌溉方式对农田SPAC水热传输过程的影响以及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概述、38对SSR引物对179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扩增结果、38对SSR引物信息、Panel组合信息表、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方法。本书将玉米种质资源中的179份材料(编号以2023-8200为开头的资源)进行遗传位点的基因分型,利用38对荧光标记的SSR引物对这179份玉米资源进行位点扩增,给出原始扩增数据
为解决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中有标不循、宣贯不力、标准外延和内涵不清等问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编写了《国家标准解读图册》。本书对《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GB/T43508-2023)进行了介绍,并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对专业术语、总体原则、总体要求、稻渔设施建设、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荞麦在我国已具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作为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重要的“药食同源”杂粮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我国苦荞育种与栽培技术、我国苦荞种植现状、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苦荞品质的差异、苦荞中的主要营养素、苦荞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苦荞种壳和
藜麦在南美洲已种植7000年历史,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2015年以来,已有95个国家引进种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5年引进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的优质特点。经8年的试验,已总结出北京地区天时、地利条件下的栽培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本书既有对低海拔地区种植藜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近十年来的玉米栽培领域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的最新关键生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玉米产业概况,玉米生物学基础,玉米主要栽培及推广品种,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玉米肥料使用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贮藏技术、特用玉米栽培等方面的内容。本次改版主要修改及新增内容:一是,对第一章“玉米生产概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