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通过详实的经验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及整理、理论分析与科学研究等工作,提出了基于制度、结构与过程的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能力评估的理论分析框架,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和准确地评估和衡量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治理的能力,从“能力评估”的角度全面审视其在资源汲取、资源的管理与配置、资源的运用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建构新时代的数字治理理论。第一部分阐述了信息革命、产业革命的宏观背景,总结了数字化转型的规律和挑战,并对物联网、计算、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于治理领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新数字治理理论的技术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数字化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回顾了公共行政理论从官僚制到治理的理论
本书是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被誉为“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其阐述的人性本质、权力体系、国际关系,不仅清晰论断了五百年前的意大利半岛局势,也与当今各国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长期被当作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本书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本书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8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圣经》《资本论》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今天我们的经济观念,特别是对自由市场的信奉,来自哪里?与传统上将经济视为启蒙运动的世俗产物不同,本书认为人们关于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观点一直根植于宗教思想,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
本书是吉登斯著作体系中最具历史社会学色彩的一部作品,是其反思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全书以军事暴力为核心线索,力图阐明国家的历史演进轨迹,尤其集中于分析民族国家相对于此前国家形态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民族国家是具有清晰领土边界的权力容器,民族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分离,民族国家行政监控能力的升级,军事暴力垄断和战争工业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可谓当代政治哲学的大问题。本书聚焦在福利权这个主题,两位杰出的哲学家从消极自由概念出发展开了精彩的辩论:斯特巴坚信自由与平等相兼容,消极自由不仅能推导出消极福利权(穷人从富人那里拿走生活必需品),而且应拓展至超越时空限制的积极福利权(遥远民族与后代);纳维森则认为自由与平等不兼容,因为不能从尊重消极自
沃格林的《回忆》是他思想旅程中的关键作品,与他专注于开拓新领域的著作不同,《回忆》更多是对个人成长与思想发展的总结与反思。它既是沃格林对自身经历的回忆(从童年记忆到哲学突破),也是回忆方法的实践展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重新审视,展现了意识与秩序的深层关联。 书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沃格林在1943年对意识理论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