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以国内重要的对俄研究刊物《俄罗斯学刊》及国内唯一俄文报纸《远东经贸导报》为基础,对其中俄语语言与教学及中俄经济文化合作成果做编译出版,是国内对外推介俄罗斯学方向成果的重要研究著述。可供俄罗斯读者,也可以供国内读者从事俄汉语翻译实践和翻译教俄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人员,甚至学汉语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也可以阅读使用。本册
1944年8月,德军在西线溃败后,西线盟军迅速向德国边境挺进,每个人都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设法拖延了最后的失败,直到第二年5月才最终宣告投降。《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以盟军在法莱斯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德国军队的仓促撤退为背景,详细描述了1944年即将结束时德国复苏的*迹、盟
本书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涉及1750年至今的广阔时段,考察了风景在历史阶级关系和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书分文化表达、政治内容和民族志三部分,论及风景区的立法史,风景进入权与政治进入权的冲突或互动,交通运输体系与景区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景区开发和土地使用展开的博弈,隐匿在风景里的权力关系等。
18世纪初,堪称领导俄国走向近代文明第一人的彼得大帝实施改革,为俄罗斯步入欧洲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彼得改革所引入的欧洲化是俄罗斯文化生活发展的活水之源,深刻地影响了18世纪俄国建筑、美术和装饰画艺术的历史文化特征。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核心的贵族艺术是帝国实力的集大成者,记述着沙皇的丰功伟绩;恬静幽美的贵族庄园是俄国文
本书由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为授课而作的笔记和手稿片段集合而成。作为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家,布克哈特在书中从自身文化视野与价值立场出发,以笔记的形式对从古代到大革命时代的西方历史进行了极具个人风格和审美意味的呈现与描述。通过对19世纪贯穿整个政治领域的公理——平等主义的大众民主,不受约束的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电力的普及对于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持续至今。电力工业在世界各地的创生与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本书借鉴“大技术系统”框架,以政商关系为主线,描述了电力技术在德国日本两国的经济外观与政治外观,分析了电力工业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化轨迹的异同。本书指出,不同文明中政商关系等因素的多样性决
从文艺复兴之初,历史学家们就开始着手研究罗马尼亚人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特性及语言。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罗马尼亚人的前世今生、他们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专业且正统的历史论述,更是频频见诸历史教科书和不同渠道的大众媒体。尽管如此,但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历史学作为
本岀讲述了19世纪巴黎的华丽转身。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男爵联手,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将巴黎从一个、拥挤的城市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非凡的历史,从1848年到1870年,巴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林荫大道、美丽的公园和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维京文化,在西方古代历史文化中所享有的地位,可谓绝无仅有。从约公元750年到1050年,维京人存在了短短三个世纪,然而就在这三百年期间,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彻底改变了欧洲北部地区,而这种改变所奠定的基础,一直持续至今。维京人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版图,并改变了贸易、经济、居住资源的配置,其影响甚至辐射到美洲东海岸
本书是一部独特的欧洲历史普及读物。多瑙河与莱茵河是欧洲大地上最负盛名的两条历史和文化的长河。古罗马时期这两条长河连成一线形成了帝国的疆界,分隔了文明和野蛮两个世界,两条大河的西面和南面,是文化成果璀璨的罗马帝国的世界,而河对岸则是没有文字历史的日耳曼世界。本书作者历时数年,驾车涉足了莱茵和多瑙的两岸上下数千里的土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