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与西方心理契约理论为理论依据,力图构建一个“体用关系”的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本体,其解决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价值论和方向性问题,属于本研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范畴;以心理契约理论为“用”,其提供的是具体的分析工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是其关注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要理念为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以情促融的关键之一在于加强两岸青年的交往交流。书稿在时代境遇、家国诉求的背景下,以闽台青年交流的现状、情感融合为研究对象,突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台湾青年融入建设与家国情怀的涵育研究,详细描述闽台青年的
本书是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志愿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立项编号,C2021285)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主体,培育其志愿精神,发挥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不仅能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
艺术与青年公益是在刘岩文艺专项基金成立同年开设的。该课程在北京舞蹈学院的课程设置已有十多年了,通过理论教学使青年大学生对公益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多方支持下开展的公益活动中得以实践,最后将这种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所得。借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对艺术与公益的结合有新的认识,或者说对艺术或公益有新的启示
本书以中华善文化为根脉,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炉,集中华善、德文化之精华,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全书共分9章,88个小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文白对照、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善文化专著,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劝善书。
本书以“养正育能,厚德一生”为宗旨,不断深入探索,架构“养正育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资源优势,培养具有浓浓家国情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以“理论篇”“实践篇”“教学篇”“美育篇”“成效篇”等五个方面进行展现。养正即为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行为,固化为一种观念和品格;育能是
抗战时期,无数爱国青年学生不远万里奔赴延安,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本书分析了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延安时期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方法、特点,并就新时代如何总结创新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
本书从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建构入手,随后各章节分别探讨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特征、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勾勒出社会变迁进程中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总体样貌。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准则。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奠定个体一生的价值取向,与他们的心理健
本书共八章,列举的榜样包括用科技改变世界的科学先驱、用文字感染心灵的文学巨擘、启发人类思想的大哲先贤、军营中凌霜傲雪的丰碑、鼓舞世界的伟大灵魂、少年时就立志成才的种子、我们身边的无名英雄、默默发光的普通人。榜样人物涵盖古今中外,不管是闻名遐迩还是默默无闻,只要能够激发志趣、鼓舞精神,就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全书语言通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改正,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也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大脑,不要因为好面子而不肯承认,这样可能会误导那些正确的人,最终让错误弥漫开来。本书分为劝人改错、闻错即改、改错纳谏等部分,精选了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