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前四章为“形态”部分,即经典绘画作品解构、重构、转译,视觉要素运用与实践,材料运用与表现及形态主观化;后四章为“色彩”部分,即生活中的色彩与质感、柱状图与饼状图、“立体”景观及“未知”的校园。本书对以往的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等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改技法的传授为艺术观念的培养,改传统的课堂写生模式
一部经久不衰的艺术鉴赏类经典图书!本书全彩展现了跨越人类近3500年的绘画史,通过阅读书中对画作的精辟讲解和对画家的介绍,你将认识绘画史上那些具有纪念意义而又颇具争议、吸引人眼球而又令人难忘的1000余幅作品,包括从古埃及壁画到当代油画中颇负盛誉的名画,及大量曾被忽视的杰作和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现代绘画宝库。书中收录的作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明末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绘画史研究中,对这一段历史是注意不够的,因此,即使谈到这一段历史,谈到这段历史中的画家,也不能深刻地加以解释,而只能仅止于表面的认识,甚至作出相反的价值判断。徐建融一直比较关注晚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成就,生动地体认了“艺术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师”和“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本书十讲包括:一、徐熙考;二、董源传世画迹的真伪鉴定;三、《益州名画录》考论;四、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将元明清三代的绘画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认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中国绘画史发展的规律和脉搏。这三代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竭尽他们的才智和生命,创造了绘画史上一个又一个高扬民族精神的丰硕成果,以不完全相同于前代
“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项目,书稿内容涉及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三大主要学科。书稿主题思想端正、立足学术前沿、探究艺术学专门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意义和出版价值。“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艺术设计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术积累、提升
本书首先研究了朱德群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梳理了对他艺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诸多因素;然后分别从美术形态学和美学角度总结了他绘画作品中独特的风格特征,并深入剖析了影响其形成的文化根源;最后将他的抽象艺术放到相应的时代背景中,研究了他对“中西融合”现代主义方向的发展、对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突破、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
“中国常识”经典系列第四种《中国绘画常识》是陈师曾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普及教育理念的结晶,全书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并精选中国绘画史上的百余幅代表画作,展现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从而使读者对中国历代绘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艺术评论集。《现代生活的画家》无疑是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论述现代美学和现代性的一部最为深刻、最富有预见性的著作。它是美术评论,是对同时代一位画家贡斯当丹·居伊的赞美之作,曾引起较大反响。它也是现代艺术理论的奠基石,文中关于现代性观念的生动“预言”影响深远。此外,它更是典型的波德莱尔式散文,通篇灵光乍现,趣味横生。本书
本书整理了叶灵凤先生对百余幅名画的鉴赏随笔。叶灵凤先生是个情趣多样的文人,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画家。他知识渊博,眼光独到,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文章也平易亲切,趣味盎然。现如今,很多人虽然知道一些名画,却往往流于表面、不求甚解。而本书深刻讲述了众多名画的创作背景及意义,揭开罕为人知的被埋没的真相,让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