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倾向于把西方文明想象成一条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贯穿古今的文化谱系。可如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呢?在史诗般的历史回顾中,《发明“西方”》以全新的视角,通过选取从希罗多德到今天的14位人物的经历故事以及其所处时代的横切描绘,展现被主流历史叙事所掩盖的奇妙而丰富的多样性侧面,从而揭示了“西方”观念为何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ofWorld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H.Bentley)教授担
"《有趣的历史:世界篇》共有九章,借助真实、有趣、鲜活的故事讲述了从人类起源到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为了使读者更宏观、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趣的历史:世界篇》还设有辅助小栏目,既有助于读者从历史深处解读历史,又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广度,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
记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至关重要。当记忆成为群体认同的来源,成为充满情感寄托的创造性过程,它作为文化生存机制的重要性便由此显露。本书的两位作者解放神学家珍妮特罗德里格斯、文化人类学家特德福蒂尔借助四个精彩案例试图探究以下问题:文化记忆有何作用?它维持集体信念,保持文化独特性的机制何在?在面对文化压迫时它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
横跨5大洲,穿越30000年。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回到过去,走在过去的街道上,你会先去哪里? 这本书利用3D技术,创作出极具真实感的插图,重建历史上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点,带领读者一同重温3万年间令人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再现历史本来的面貌。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在罗马斗兽场感受人群的欢呼,可以体验庞贝古城消失前最后一天的宁静
从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的历史,从早期的灌溉农耕文明到城市国家的建立,从赫梯古王国的军事领袖到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缔造者,从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险到伊朗人的迁徙,从古巴比伦之囚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领土争夺与政治斗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解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时候,总是带有一种浪漫的唯意志论色彩。我们想象,当西方世界突破了中世纪的思想牢笼,在制度和理念上得到了解放,西方文明就开始崛起。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对于西方近代史的重要意义诚然不可否认,但是这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也不是西方文明崛起的根本答案。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崛起,首先是他们有组织的军事暴
本书以古希腊思想家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为命题,并通过人类两次大思潮运动的成果找答案。第一次大思潮运动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它奠定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体系;第二次大思潮运动产生于欧洲,从文艺复兴运动中萌芽,通过启蒙运动和后来的工业革命达到高潮。不管是从东方的哲理方向去认识人之为人,明白自己的个性、感情,又或是通
在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为何有的文明早已陨落销匿,而有的文明则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今日世界形成了哪些影响?东方文明以保守内敛著称,而西方文明则浪漫奔放,为何两者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这本别开生面的文化演讲集中,西学大家赵林教授从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点讲起,以宏观而长程的视角为我们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史的兴起成为历史学科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给我们所熟知的19世纪以来的历史书写的惯常逻辑带来了挑战。本书以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一流学者的全球对话为基础,介绍全球史的发展历程、方法、主题及争论。讨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关注全球史在东亚、西欧、非洲、拉丁美洲及美国的实践,指出全球史转向并非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