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后辈视角追忆老一辈革命宝贵精神财富、展现良好家风接续传承的口述史著作。本书内容来自对参加过解放战争或参与过新中国建设的老一辈革命家子女亲属的口述历史采访,其中既有共和国开国将军和普通战士的子女,也有健在的参加过平津战役的老同志及其后代,受访者大多通过后辈视角追忆了父辈的戎马生涯,重温了父辈的鞭策与关怀,让读
《了凡四训》,是明朝官员、思想家袁黄(号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原名《训子文》。了凡先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四个过程: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袁了凡融会禅学、儒学、道教思想,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他还提倡记“功过格”,将善恶功过格式化、标准化,记“功过格”可操作性强,很快就在民众间流行起来。与
《赢在教养:图解那些世代相传不可或缺的家风·家训·家规》深入挖掘了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传统家风与家训,同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展示了这些传统价值观如何在当下时代继续发挥作用。本书用文字图解的方式盘点千百年来给我们带来重大影响的那些传统家风、教训,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又是如何与时俱进
本书是一部关于歙县家规、家训、家风的著作,由中共歙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歙县监察委员会组织编写,依托歙县珍稀族谱、匾额、楹联、地方志等大量的徽州民间文书,首先对歙县家规、家训、家风的物质载体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歙县各大姓氏形成优秀家规、家训、家风的历史渊源,各大家族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家规、家训、家风和代表性事
《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究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把握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理论内涵、基本属性以及系统功能,深入挖掘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其内容内涵、思想资源以及核心要义。对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家庭廉洁防线,建设纯
本书为通俗传统文化读物“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一种。“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将先秦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批文化元典逐部加以诠释,阐述其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民族性格的全方位影响,从而揭示今人精神之来源,民族文化之来龙去脉。《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本书首先介绍了《孝经》的成书与思想内容,接着
《孝经》自古具有“圣言之要”“六经总会”“六艺宗旨”“国学统宗”等称誉,是“十三经”中文字最少的一部,但就其内容的涵盖性和权威性,影响的普遍性和深刻性而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哪一部书可与之相比。《孝经》学习应立足本经,参考他书,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扬弃地继承,最终实现《孝经》孝道思想的创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了凡四训》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 费勇教授从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中总结出三十三则立命口诀,提倡通过自我修行建立良好的生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版特别收录《云谷大师
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本位,留下了大量的家训文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训文化。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的繁荣和鼎盛时期,家训数量浩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明代家训代表了古代家庭的教化方式,一方面,记载了古人如何树德立人与安身立命的训示、教诫等名言警句;另一方面,强调家庭生活所应遵守的规范或法度,以及居家治生和为人处世的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读物,旨在帮助家长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有责任感的下一代。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以“言传身教,树立家风”和“弘扬美德,注重教养”主题,借鉴中国历史名人教育经验,例如:苏洵废寝忘食:以身劝学;万石君闭门反思:教不严父之过等故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