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5个章节,以丰富引人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民间传记形式,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莲花生大师自出生到入藏的历史,内容包括印度佛教历史、古代西藏历史、莲师与内地的关系等,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对丰富和研究莲花生大师以及藏族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讲述了大学者初日达玛班扎的出生及幼年时期;第=章讲述他少年到新龙,拜师学习及在涉藏地区游学的经历;第三章写他从新龙至明正土司的辖区,安顿定居,培养学生;第四章记述了他对学生们的教言及从事公益慈善的情况;第五章写他的逝世及其后代和周边人举行的纪念活动。
全书共分27品,从全方位、多视角对佛教般若中观思想做了系统的解释。此论书集中反映了清辨的中观之思想风格,并深刻体现了中观的理论转向。《般若灯论》有汉、藏古译本,清辨在此论典的“观涅架品”注后,针对唯识宗的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大核心概念撰写了立宗辩驳的文字,阐释中观之宗旨,可是,此段文字被波颇蜜多罗汉译时删除,藏译中
《净土日诵集要:佛说阿弥陀经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合本》是一部线装本佛教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古籍整理作品。《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最为普及的大乘经典,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本经言简意赅,无问自说,什公迻译,古今流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普门品经》等。《妙
《净土日诵集要: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经典之一,也是一部线装本古籍整理。《净土日诵集要》系列图书,是以净土经典为主的系列文献,通过甄选常读常诵的经典,整理校对、集成一套,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佛说无量寿经》略名《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观经》,亦称《十六观经》,共二卷,曹魏康僧铠译。现存五种原译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全40册)简称《大般若经》,是介绍“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总集,是大乘佛教根本经典。“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汇编,在我国流传很广的《心经》《能断金刚经》均出自其中。全书共十六会,六百卷,唐代玄奘法师译于660-663年。本次全文标点,以中华书局出
这是一部古籍类图书的转写注解本,是由雍和宫经师、蒙古族青年学者图布丹夏珠转写整理清代高僧、蒙古族著名学者、翻译家固始噶居巴·洛桑策培(1761-1834)所译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由上册:转写稿和下册:影印稿组成。转写稿包括图布丹夏珠所作详细注解和14幅图片。该书稿,对于研究宗喀巴哲学理论、古代蒙古文翻译(藏译蒙)
本译集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参之以大正藏等整理点校而成,以简体横排的方式结集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卷与第二卷主要是般若类经典,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等。第三、四、五卷为《大智度论》,此论为释经之作,即对《摩诃般若经》的全面注解。第六卷包括《十二门论》《中论》《百论》以及《十住毗婆沙论》《大庄严经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书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有助于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道有关整个菩提道的正知正见,打好实修基础;亦可将平日零散所学
本书贯穿对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1.业(行为)的实质与构成条件,以“思”释业的社会学意义与生命哲学意义。2.如何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其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为何。3.理解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佛教伦理的定位:功利主义、美德论抑或义务论,其意义是什么。4.在业论背景下如何理解他人、世界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