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智媒时代新闻信息供给失灵问题,首先阐释了智媒时代的含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就智媒技术对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产生的影响,分析智媒时代新闻信息和供给生态变化,调研不同供给主体的动机。本书从公共性、垄断势力、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分析新闻信息供给失灵的原因,对智媒环境下新闻信息供给中公共性不足、市场结构两极化、算法的
这是一部有关旅大地区新闻业沦为殖民统治工具与侵略战争武器的历史研究专著。近代旅大新闻统制史(1898—1945),始于沙俄,发展于日本,终结于苏联。本书稿通过对中日俄文献的爬梳与比较,一方面,围绕管理机构的设计、调整与统制政策的颁布、实施,纵向梳理旅大新闻统制史,另一方面,以经验移植为切入点,横向比东亚各地区新闻统制的
《吕梁日报》这五十年,是与吕梁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的五十年。五十年来,《吕梁日报》在记录中成长,在成长中记录。一部《吕梁日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吕梁的创业史、成长史。本书详细记述了《吕梁日报》五十年报庆的重要事项和《吕梁日报》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了《吕梁日报》记录见证吕梁发展变迁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
本书稿是面向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本科生编写的一本专业实践课教材,也是顺应媒介发展与技术迭代的大趋势,为培育全媒体人才、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编写的实务性参考资料。书稿运用专业化、系统化、鲜活化的实践教学实训、最鲜活的新闻案例,通过任务引入、任务实践分析(包括任务原理、技巧、运行等)、相关知识梳理、任务实施、课后练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深刻改变了旧有的新闻传播方式,系统重塑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变。本书从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介绍入手,针对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融合新闻传
本书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前沿的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国际舆论环境变迁和媒介技术变革生态,考察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在地性传播情况,从传播策略、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手段全方位地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整体能力,挖掘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主流媒体作为深度阐释我国政策方略、价值主张、国家形象的窗口,在国际传播中承担了讲好中国和中国人
数据新闻报道在技术的加持下,近年来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众多新闻院校开始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本书基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专业必修课“数据新闻报道”(之前为“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的讲义发展而成,立足培养懂数据的新闻人,以“数据辅助新闻报道”和“数据驱动新闻报道”两种应用范式为学理逻
本书为一部理论专著,对新闻评论写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新闻评论是媒体极其重要的门类和体裁,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从写作实践出发,针对新闻评论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体的分析和诊断,重点分析新闻评论如何提高讲道理的技巧和方法。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分析,重点为确定选题和角度、侧重点和立足点、用好论据、表达和文风等
《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本书在收集《新华日报》1938—1947年各种版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最新数字技术,原汁原味
本书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生活》周刊新闻图像的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特质以及历史经验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整理总结了《生活》周刊新闻图像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方面的特点、优势和作用,进而概括其新闻图像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技巧以及传播受众中表现的传播特质,并且总结了《生活》周刊新闻图像的历史价值和对当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