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呀!东京梦华录》是一本关于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繁华生活的绘本图画书,内容来源于宋朝文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孟元老避难临安(今杭州),心情悲痛伤感,回想自己20多年间居住京城,阅尽风华,看遍繁华,如今仿佛一梦,于是写下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记录故土风物,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寄托着他对
该作品是“城市的力量”系列之一。 从盘龙古城,武汉之始;到因武而昌,双城并峙;再到因商而兴,三镇鼎立;直至“天下四聚”“东方芝加哥”,武汉这座城市,完整经历和了中国城市历史的四个不同阶段和四种城市形态——先秦的邑制城市、秦汉的郡县城市、宋元明清时的工商市镇、晚清民国的现代都会。 一部武汉城市史,无疑就是中国城市史的
本书是天津市老干部工作的首部志书,本志全面、客观记述天津市老干部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如实记载历史,记载天津市老干部工作的大事、要事、亮点和特色,突出典型人物和事例,总结天津市老干部工作的经验做法以及工作教训。全书分为机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发挥作用等九篇,志首设大事记、概述,志尾设附录、索引。志文点线面结合,横不缺项,
长江文化是独特的流域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稿从文化根脉、黄金水道、江山胜迹、造物之美、水润中华等七大版块中,选择长江沿线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和材料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全景展示长江文化的多彩风貌,深刻阐释长江文化的精神特质。本书稿文字精炼,图文并茂,集普及性、知识性、
本书是一部文史故事集,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整合石拐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向读者展现石拐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石拐为蒙古语“喜桂图”的汉语转音,意为“有密林的地方”。石拐地区历史悠久,于1956年设石拐矿区。1999年,石拐矿区更名为石拐区。本书分史海钩沉、沧桑记忆、民间故事、煤城往事四个部分,全面展示石拐
《清代西南区域史研究》是一部专题探讨清代四川(包含今重庆全部,以及贵州、云南的个别地区)和清前期西藏历史的著作。其中,第一章对“江口沉银”的史实求证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张献忠及大西政权的有关问题;第二、三章,分别从几个侧面对清朝的移民政策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对四川作为移民大省和农业大省形成史作了探讨;第四章从康区的
在服务科学决策、完善社会治理、激发爱乡情怀、养成健康风尚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为了解该村乃至泰州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能使更多的读者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加入到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队伍中来。
《四川省志宗教志(1986—2005)》是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四川省志(1986—2005)》宗教志分卷,具体编纂人员来自四川省宗教事务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书稿客观反映了四川省1986年至2005年间宗教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本志内容分为概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管理、附录
《北京文史资料第85辑》一共收入文章26篇,全书约20万字。根据稿件内容,分成了“人物春秋”“往事回眸”“文史撷英”“委员风采”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春秋共收入7篇文章,如“我所知道的的英若诚”“党员要用一生去做的”等。第二部分,往事回眸共收入10篇文章,如“北平广播电台的一段往事”“考试改变了我”等。第三部分,文史
《绍兴县志采访稿》原书共25册,纪事约至民国七年(1918),采访内容包括兵事、风俗、田赋、金石、文苑等。此采访稿未署明采访者名籍,仅个别册之采访纸背面左下有“徐维则自都门辑录”字样,推测部分当为徐维则辑录。《绍兴县志采访稿》原书共25册,纪事约至民国七年(1918),采访内容包括兵事、风俗、田赋、金石、文苑等。此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