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时代,文字设计有两股令人兴奋的趋势:一方面电子屏幕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技术稳步向前,不断扩展字体的功能。《屏幕时代的字体设计》展示了国际上众多很有创意的屏幕字体设计案例,囊括了动态影像、网页设计、概念字体实验三大方面。结合案例,《屏幕时代的字体设计》深入探究了数字化时代中字体在电子屏幕中的视觉和信息分层结构
《印学研究》第十六辑“地域印风研究专辑”,2020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辑对战国齐玺异型异构印风,三国印章地域风格,岭南篆刻风格谱系的形成与嬗变,嘉兴六百年印风,天津印学从摹古到创新之发展,清代黄山印人艺事,岳麓印社作品风格与当代印风倾向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印章风格的历史表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
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如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则形成了书法艺术,在表现的过程中,再加以书者的学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则就是书道。所以汉字书法不仅能体现汉字的形美,更能进一步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道”更高层面的追求。然而“道”的升华是以“法”为前提的,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应当首先强调法度,按陆宇宙老师的说法,就是“知法
《爨龙颜碑/中国历代碑帖丛刊》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458),碑文由爨道庆撰写。此碑出土时间不详,元、明时已有著录,并有拓本流传。现存于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西面3千米的薛官堡斗阁寺内。该碑两面刻字。碑末有清阮元、邱均恩、杨佩三人题跋。碑两面共1000余字,字为楷书体,但仍有隶书笔意。结体以方正为主,但仍求变化。整个碑书呈
《石门颂/中国历代碑帖丛刊》,东汉建和二年(148)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
《西狭颂/中国历代碑帖丛刊》,东汉建宁四年(171)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现编入“中国历
《梦英篆书千字文/中国历代碑帖丛刊》,宋干德三年(965)。碑身周缘刻蔓草纹,手法娴熟,纹饰精致,是宋代石刻艺术中的佳作。碑文二十五行,行四十字,梦英篆书,袁正己楷书释文。此碑为西安碑林旧藏。僧梦英是五代末、北宋初的书法家,与六朝陈僧智永、隋僧智果、唐僧怀素齐名,号为“潇湘四僧”。现编入“中国历代碑帖丛刊”。。原碑螭首
《崔子玉座右铭》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被萧统作为铭文典范二篇之一,收入《文选》。吴熙载《篆书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现藏日本国。吴熙载的书法艺术中以篆书成就为高,篆书《崔子玉座右铭》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作文字体长画瘦,若美女婵娟,不胜罗绮;用笔灵动精微,结体舒展飘逸。现编入“中国历代碑帖丛刊”。《崔子玉座右铭》是东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智永千字文》中精心集字成箴言五十句,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设计巧妙,活页散装,单面淡印,一个版面12个字,大小适宜,且所选箴言刚好都是12个字一句完整呈现。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