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篆隶书法方法的技巧及其转变,笔法的起行收、结构篇章布局及如何赏析汉碑之美诸多方面,是关于汉碑隶书资料方面的综合性专著。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耀州窑的历史沿革、耀州窑的地域文化、耀州窑的分类及应用、耀州窑的工艺流程、耀州瓷装饰艺术等。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号,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该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
本书着重展示了新干大洋洲商代文化遗存、吉州窑各色瓷品、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庐陵文化以及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全书分为南国厚土、汇通南北、窑变千年、光耀庐陵和红色摇篮五个部分。
本书前言重点说明佛利尔在中国的旅行与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文化与古代艺术的真实情感。全书的主体内容分为四部分,全部发表佛利尔在开封、巩县、洛阳、杭州拍摄的历史遗迹照片,并介绍每一处历史遗迹的沿革与现状,辅以现状照片以资比较,以期让读者全面了解每处文化地点的历史面貌与现状。部分文物古迹还附有测量图,展现
本书选录了宜昌博物馆现藏包括礼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杂器等各时代铜器,图片形式予以展示,对文物的尺寸、出土地点、外形、结构及纹理等方面进行简要文字介绍。
《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是一部区域神庙剧场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山西省高平市戏曲文物文献遗存数量巨大、史学序列完整,演进线索清晰,在剖析中国古代神庙剧场演进历史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的研究从纵向上以高平神庙演艺场所的创建、改革、定型以及多样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建筑实物以及碑刻文献,将高平地区遗存的
先秦楚漆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符号。典型漆器符号的形成离不开楚巫教的孕育,神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特征。在这些符号形式中,漆器造型呈现出神秘而抽象的意味,它的构成意象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动物原型为主,并重点采用意象互渗的手法,旨在表达一种引魂升天的生命意味。漆器图案符号通过飞扬的线条与强烈的动势感彰显出“气韵生动”之美,形象
《邯郸薛庄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河北省南水北调建设工程的系列考古报告之一,全面介绍了2006年8~12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河北省邯郸县薛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南端,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以先商和晚商遗存为主体,兼有少量的龙山、汉魏、隋唐—宋代遗存。本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冀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分
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覆盖面积达550平方公里,发现先秦时期遗址近90处。为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长江以南丘陵水网地带一次大规模的尝试。书中详细公布了调查资料书中详细公布了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初步梳理出本区域先秦时期考古学的年代框架,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