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富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与俄罗斯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主体、粮食安全的“质”和“量”、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中俄两国粮食安全状况、中俄共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中俄通过农业产业化合作路径共同确保粮
本书基于后税费时代江东镇农村若干地权冲突案例的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地权冲突增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社会结构之间不断互构、共变的结果。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正经历着“政治属性衰落,而经济属性凸显”的秩序转型。这场转型意味着较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土地产权内部都将存在两种产权属性的对垒与冲突,从而使土地产权处于一
本书基于新时代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立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的新要求,以连接粮食供需两侧的粮食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提出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研究这一选题,并按照“提出问题→文献梳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启示”总体思路开展研究工作。在分析了供需脱节已是当前粮食问题最大短板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本书选择从“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视察南繁育种基地时再次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的国情,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是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民本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对破解“二元经济”和“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历史意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将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起来?如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点在哪些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书聚焦上述问题,从新型农业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不再短缺,想要获得更高盈利,就必须研究消费者偏好。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总结了农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理论和方法。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与农产品消费的变化。第三至五章分别选择了蔬菜、鸡蛋和食用昆虫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第六章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农产品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书以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利用规模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制度经济学、家庭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性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利用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对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利用相关计量软件实证分析了家庭农场的最优经营规模范围以及家庭农场生态自觉性的影响因素
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
《五谷史话》是一部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农作物的博物学著作。本书重点介绍了历史上五谷是什么、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间的比重、古今粮食种类及其比重的变化,以及水稻、小麦、谷子、甘薯、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培育、引种和推广,并对历史上重要的农书《陈旉农书》做了介绍和评价,最后介绍了作者对区田法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种稻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