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及附录。依据学生实验及研究能力的养成规律,教材的一至第四篇分别围绕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依次展开。附录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常用的PM2.5四通道采样器、TSP—中流量采样器、恒温恒湿箱、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以及涉及的大气质量标准等。通过该教材
中国地区农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农业源排放的研究大多关注农业秸秆燃烧、氮肥施用和畜牧业养殖,在中国地区仍缺乏涵盖主要农业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农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这将限制我们理解、预测和控制农业排放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的能力。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最新年份、高分辨率和完整的农业
本著作参考IEA统计口径,依据“自上而下(Top-DownModel)”和“自下而上(SpreadSheet)”模型,对我国交通碳排放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统计测算,并运用改进的对数平均Divisa指数(LMDI)方法对我国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探析影响交通碳排放的重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编制社会核算
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事关公众健康及其幸福指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美丽中国的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导向要求提升环境监管的精细化水平,实现分地区、分行业的差异化管理并实施精准治理。研究基于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平台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及各省、市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发布的大气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数据,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大考验压力,但中国政府在积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定力。《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研究》结合中国碳减排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考虑到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气污染与健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团队近20年来的相关科研成果及方法学研究经验的结晶,相关各个章节均结合实际的研究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近年来大气污染与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希望对从事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学者、公共卫生
本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主题,首先从理论、政策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达成的共识,结合我国目前治理的痛点及经济情况,描绘出我国碳排放现状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愿景。从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办公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勾勒出零碳图谱。并通过介绍城市、企业、个人的零碳行动以及碳金融的案例,提供了前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2021)》是一部融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碳中和”前沿性著作,也是一部推动我国全面绿色转型计划的重要参考书籍,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分别介绍“碳中和”的背景、学术理论、产业实践、技术创新等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学界、产业界、经济、金融界提供“
低碳是中欧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是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国际低碳话语权争夺来看,其议题包括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强制定量减排、碳减排基准年等。
本书主要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演化与经济成因分析、能源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数、洁净空气的经济价值与大气污染的经济影响、大气污染物影子价格与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定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其效果评估、区域雾霾治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