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土地不再是农民强有力的保障,反而成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谁又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为何又会出现化地不化人的伪城市化,城市排斥外来人口,农民进城难,扎根城市更难?为何城中村、贫民窟的整治又成效甚微?为何小产权房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处境尴尬,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产生这些重大问题的原因要于土地增值收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有多种渠道。其中,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资源再配置,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致至关重要。基于此,本专著对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效应,构建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计量模型,利用乌蒙山区农户、新型农业经
高效农业的发展必须以适度规模为基础,在农地家庭承包产权制度安排下,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可行路径是土地流转。本专著构建设了一个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与高效农业之间的研究框架,并运用贵州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农业农村建设主体、发展形势的变化,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不断改革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力量不断成长、壮大,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格局日益形成。本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分,结合科技小院、北京大北农、隆平高科等开展的科技服务探索
《印度茶叶百年风云》是印度茶史两部曲的完结篇。 两本书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英属印度纷繁复杂的百年茶叶发展历史的画卷。 本书系统论述了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人在现西孟加拉郊大吉岭地区、杜阿尔斯和特莱地区、南印度半岛地区拓展茶叶种植的情况,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读印度殖民地时期茶叶资本及贸易和英国茶叶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在印度茶
本书系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套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全局的视角,紧紧围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运用大量一手资料,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建
本书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四川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主线,由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总体概况以及2021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重点反映四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践经验,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和有效体制机制,是一本比较全面展
中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农村改革又肇始于先行县域。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安徽农村改革又肇始于肥西等先行县域。本书全面考察了合肥市肥西县山南公社在1978年秋实行包产到户,在1979年2月6日被安徽省委常委会议确定为改革试验区的历史,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78年改革初期不同思想和路线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书中综合使
本书在对以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研究文献回顾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四十多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牧区市场化进程下的社会变迁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认为,对于维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草地畜牧业,国家应结合牧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资本、技术和国家税收,制定一系列以提高牧民纯收入为中心的保护草地畜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乡村与发展研究为主题领域,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书所选文章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0年刊发的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论文,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师生20182020年发表的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论文,分成乡村振兴的整体性逻辑、乡村振兴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