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一部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尤其是其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代表了中国传统散文写作的高峰。本书的字音词义、历史知识
《黄飞山点评·思考·做学问》是作者黄飞山对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的孙通海译注的《庄子》(简称《庄子》译注)进行点评,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董京泉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进行思考。作者对两部著作持有不同的观点,引申出对做学问的探索,对怎样做学问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老子〉译话》是作者多年来对《老子》研究的基础上,吃透《老子》的精华,批判前人对《老子》的翻译,在科学的文学翻译理论指导下,对《老子》的精华部分进行了全新的翻译。对介绍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有重大意义,也是翻译专业学生学习、实践必不可少的翻译参考书籍。
汲取祖先智慧,回归传统文化,是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回归传统的路上,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清周遭。因此,围绕《道德经》、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我们策划了本系列图书。《四书五经里的学问》即为其中之一。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和核心载体,其中蕴含的智慧惠及千百年。本书分为九章,从多个角度对四书五经进行深入解读,内中
本书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编《儒家文明论坛》的第二期。由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主持,负责组稿。儒家学说经历代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孝经》指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孝”置于“天之经,地之义”的高度,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孝经译注》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本稿件内含文章的种类不一,有录音整理的对话论坛研讨稿,有论文稿,有研究综述稿件,有专题研究文献目录索引稿件。内容主要是针对儒学的研究,涵盖有方法论、文化、文献、经学、比较学。还有学术动态和文献综述的介绍。从内容涵盖的古今中外,到研究方向的百花齐放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本研究集刊。
《子藏·道家部·抱朴子卷》共收书四十六种,整合成精装十六开本二十四册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关《抱朴子》白文本、节选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集《抱朴子》各种版本及研究文献之大成。《子藏·道家部·抱朴子卷》集历代《抱朴子》传本、研究著作、批校本等之大成,在《子藏》“求全且精”编纂原则的指导下,注重从总体上反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本书在每段原文后附有译文,帮助读者理解和研究。此书的出版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分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易经、春秋、礼记九卷,主要内容包括: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