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小龙虾十大生物学特性、稻虾产业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推广的创新模式、三大、两水、两网、一道的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以及绿色种养、绿色营养和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稻、虾、草、肥、水、药、菌、氧、饵、敌、底、藻等种养关键技术体系。阐明了茬茬清的一稻三虾错时繁养、错峰上市创新模式具有五大突出优势:一
本书收录了鱼病诊断规程、渔具通用技术要求、人工繁育技术规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通用要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淡水渔业资源调查规范、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量测定等方面的农业标准46项,并在书后附有2019年发布的6个标准公告供参考。本书可供农业生产人员、标准管理干部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全书从已有的成果中进行提炼和加工,在内容上既借鉴人医和兽医等领域病原菌耐药性相关研究成果,又注重我国水产养殖相关政策要求,比如重点针对国家允许使用的渔药以及主要淡水、海水水产养殖病原菌耐药性开展论述。在内容上基于理论基础对实践应用的指导,突出了主要水产养殖病原菌对于国标渔药的耐药性产生机理等内容。突出了实践和创新,提出
《天津水域鱼类资源种类名录及原色图谱》基于“天津水域鱼类资源种类名录及图谱构建”“天津市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天津海域口虾蛄资源量及补充量研究”“黄渤海近岸水域产卵场调查与评估”“天津土著鱼类品种的调查与研究”等项目,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资源室2008年以来渔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天津市
金枪鱼渔业资源与养护措施--太平洋/金枪鱼渔业资源与养护措施丛书
蟾蜍以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人工养殖蟾蜍,成本低,收效高,技术简单易掌握,是一项科学致富的好途径。本书在介绍国内蟾蜍养殖的常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系统讲解了蟾蜍的养殖场建造、生产设备设施、营养需要及饵料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投喂、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以及蟾蜍产品的采集加工等主要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具有很
本书重点介绍了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品种特性、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等,提供了种苗供应单位信息,可供水产科研、推广、养殖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中国首部以潜水方式全面记录沿海潮下带藻场资源的综合性调查报告。作者团队基于10多年对海藻场的生态研究,针对中国潮下带藻场资源研究空白,耗时2年时间,走航测扫约1100km,测量样带约500条,潜水采样4500个样方,拍摄大型海藻原位生态图500余张,拍摄藻场视频300余段,记录86种大型海藻。本书首次摸清了我国沿
本书概括了海水鱼体系2019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主要包括海水鱼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海水鱼主产区调研报告,轻简化实用技术,年度主要成果汇编,验收成果和获奖成果汇编,专利汇总等等。内容丰富,集结了过往一年海水鱼主要研究机构的成果,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孟小林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通过潜心的研究和深入的探求,在水产重组抗病药物、生物制剂方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孟教授结合一线的养殖经验,创作了324首诗歌,形成了《水产养殖技术歌诀与趣味知识集》一书。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形式,展示了著者对水生生物趣味知识的爱好和长期以来在水产养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