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敦煌历史和敦煌艺术的人文故事书。通过历史人物的第一人称自述,摹画敦煌壁画的原色原样,展现敦煌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及敦煌艺术演变融合的历程。本书聚焦敦煌历史,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五代、西夏、蒙元等),通过历史人物(乐僔、西域画匠、元荣、于义、胡商、翟氏、李大宾、吐蕃小伙
回鹘文历法和占卜文献在古代西域文献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已发现90件回鹘文历法和占卜文献残片,其中59件残片原件收藏于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1件残片收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原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3件残片收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1件残片原件收藏于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2件残片
本书通过对内蒙古不同地区召庙建筑壁画的整理,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从图像志角度对壁画内容进行解析,总结壁画作为二维平面视觉艺术,其色彩、线条、造型、构图等方面的形式特征展现出的地域特征以及地区审美差异性。并通过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对壁画视觉艺术进行修复和展示,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提出数字化设计保护策略。以
该图录整合了陕西省内最具代表性的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并配有多篇知名秦汉时期考古专家的研究论文。该图录旨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加强了中国文博届与国外文博届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弘扬了中华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沙塘北塬遗址历年考古发掘资料,包括遗址所在区域的概况及发掘概况、地层堆积、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将所有出土遗物都归到各自出土单位内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每个遗迹单位的陶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为研究者提供客观、详实的资料。本报告的出版将对研究宁夏南部地区龙山时代晚期遗存的性质、源流、与周邻地区考古学
本图录为一本博物馆展览图录,将广州海事博物馆现藏1323件南海神庙出土藏品系统地分类整理,拣选了其中400余件,分祭祀、建筑、陶器、瓷器、钱币、玉石和其他等七类编排。收录馆内专业技术人员撰写的文章4篇,分别就南海神庙历代祭祀物品、建筑装饰、石质碑刻保护与研究、青花瓷器纹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黄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徐杨乡黄岗村。2018年6-12月,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0余平方米,该遗址时代跨度大、文化内涵丰富,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体,并有西周、汉、唐、宋、元、明时期遗存。这次发掘清理出大量不同时期的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烧土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
本书主要内容都是关于金石碑帖的考证文字,主体都是论述金石碑帖相关故事。书中的有些藏品大都是笔者拍摄于各大博物馆,也有自己的藏品,有笔者家乡博物馆的藏品,写这些相关考证文章,也算是为家乡文化事业做一些细微工作。
春秋时期是由三代血缘氏族社会向战国、秦汉帝制国家转型的过渡期,而《春秋》及其“三传”又是儒家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关于春秋历史的研究不仅横贯经学时代,在近代史学兴起后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春秋历史主线的“争霸”更为学界重视。近年来,随着清华简、上博简等简帛材料的不断面世,春秋霸业研究有了很大的推进。本书以新
《寻访北京的名人故居2》是2020年出版的《寻访北京的名人故居》一书的姊妹篇。本书延续前书体例,依据2005年1月第十届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工作与利用工作的调查报告中》中的整理名单来确定名人故居,从名录所涉300多处故居中遴选出前书以外有代表性、知名度较高的80余处名人故居开展寻访和写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