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的释名资料是儒家正名的产物,多以声训的方式呈现。先秦经典中保留了大量的声训材料,其中的语言学声训符合语言规律,揭示了大量的语言事实;而其中的义理声训和民俗声训虽然大都不符合语源学原理,但它们以声音为手段,阐述义理和民俗,内容涉及典章制度、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等等,客观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时段的文化。本书
《通用规范汉字笔顺》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个规范汉字,列出每个汉字的拼音、笔画数、部首、结构、字级和笔顺。正文前列有笔画检字表,笔画检字表中每个汉字后除了标明该字在正文中的页码之外,还列出该字在国际标准ISO/IEC10646中的编码,以便检索查阅。正文后提供《常用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表》《汉字结构分类表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管理学学术论文与传统自然学科的区别与独有特征;管理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讲解;和管理学论文写作中的语言技巧与易犯错误总结。全书共分为11章,第1章是概述,介绍管理科学专业在学术论文写作上与传统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第2章是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讲述其选取和使用;第3章是引言的撰写;第4章是文献综述的撰
本书为《2023MBAMPAMPAccMEM管理类与经济类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适用于参加202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MBA、MPA、MPAcc管理类综合能力的考生复习备考使用。本书严格按照MBA、MPA、MPAcc管理类综合能力大纲写作模块的结构编写,并结合作者多年的考前辅导教学经验以及长期潜心研究古今中外写作技
本书主要对上党地区方言词汇中留存的古代词语进行探讨。作者选取156条古代词语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编写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23类,采用调查法、考证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和考释,并从历史层次、语言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析,对于了解
本书以组合范畴语法为核心,从逻辑、语言和计算三个不同的视角,以交叉学科的方式对组合范畴语法进行了研究。从逻辑本身,本书追溯了组合范畴语法的逻辑源流,给出了组合范畴语法的基本理论。从语言的视角,本书以汉语为例,展示了组合范畴语法的丰富表达能力和解释力。从计算的维度,本书详细介绍如何从宾州中文树库算法转换为组合范畴语法树库
《甘肃方音字汇》提供41个汉语方言的字音材料。这41个方言点包括:兰州、红古、永登、榆中、白银、靖远、天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武威、民勤、古浪、永昌、张掖、山丹、平凉、泾川、灵台、酒泉、敦煌、瓜州、西峰、环县、正宁、镇原、定西、陇西、临洮、漳县、武都、文县、宕昌、康县、西和、临夏市、临夏县、合作、舟曲、临潭。列
汉语介词结构在句中所居位置的变化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以后置介词结构为对象,运用历时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典籍,考察汉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序演变的过程,讨论介词结构移位的动因。本书从语言事实出发,全面研究了汉语后置介词结构的发展变化,研究结论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为武汉方言语法研究专著。主要研究了武汉方言数量、程度、体貌、否定、疑问、处置、被动、情态等八个意义范畴,还对方言口语篇章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考察。不仅力求准确、细致地描写、记录、整理方言语法现象,也关注其中的衍生流变以及在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书中还披露了一些目前尚少为人知的武汉方言书面文献资料,这些19世纪末至20世纪
。《宿松方言语法研究》包括“代词、量词、副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语缀,处置式、被动句、述补结构及补语标记、比较句、双宾语句、祈使句、否定句、疑问句”等项目。重点研究宿松方言语法现象的历史来源,研究宿松方言中语法成分、语法格式的来源和发展,并与近代汉语相比照,解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归纳出演变路径及历史层次。主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