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工作室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也是作者和她的团队的教学实践成果之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概念图和思维地图三种常见且比较容易混淆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做了辨析。另外,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四大核心课型的教学模式做了论述和分析,并且列举了每一种教学模型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及其具体的步骤与策略。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从“我与学生”“我与教师”“我与艺术教育”“我与课堂”“我与阅读”“我与豆儿”这六个角度呈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是作者与教育的“坦诚相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教学实录共16篇,倡导"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关注问题的驱动性、提问的有效性和建模的科学性。下篇教学论文共19篇,将每一节课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更有效的课堂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前后联系,一以贯之——“比的应用”教学实录、从生活中感悟,在分配中建构——“比”教学实录等。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理论策略研究,主要阐述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开发、教师指导、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施策略;第二章为教学实践研究,分德育案例、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三部分,分别从实践层面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活动主题的实施步骤;第三章为课题研究,分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部分,以课题研究的视角,再现课
本书共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主题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问题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科学“现象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TBLT教学”。
本书是宝安区“林苒名教师工作室”9位成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录的结集,课堂实录共分两个篇章,第一篇章“弦诵”,为工作室主持人林苒在“中华十德”研究中的国学课实录。第二篇章为“歌咏”,是工作室其它成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或是唐诗教学课堂记录,或是诗经教学过程,或是品德课堂实录。
本书分教育故事、教育成长、思考教育、创新教育四篇,收录有《你喜欢哪个版本》《一堂“化装”课》《为“丑”正名》《不忘主题,开放研读》《六颗糖,一份爱》《发现的惊喜》《对照,愤怒》《追逐童年的那些乐趣》《你成长,我愉悦》《我们就这样读古典名著》《美文诗意》等内容。
本书从用爱陪伴、建造童话班级、游戏课堂、趣味管理、柔情沟通、家长课堂、班级管理微创意七个部分,演绎了一幕幕生动有趣,跃然纸上的小学校园的师生日常,如何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喜欢学习,家长乐于配合,王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列,告诉我们,班主任的生活也可以幸福、优雅、从容。
本书结合大量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案例,阐述了如何将学生放在数学教学的中心位置,如何启迪智慧、点亮思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平面趋于立体,从肤浅走向深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而奠基。本书从一线教学出发,有对教育理论的深层认识,有对教学实践的深刻剖析,还有对提升教师素养、打造团队建设的切身感悟,以期唤起大家对数学教学的
本书是作者对多年自己所挚爱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梳理,一次回顾。这里面有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也有从“单篇教学”到“多元教学”的课堂转型,而这一切都长于课堂,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