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清·俞震著,成书于公元1778年,共10卷。本书按证列目,选辑历代名医医案,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60余家,1060余案,通过加按形式分析各家医案,对各家的学术思想,褒贬分明,择善而从;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明确指出辨证与施治的关键所在,为研究前人医案难得佳著。著名国学大师章太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大家,王氏不仅总结自己临证医案,而且还注重学习借鉴前人医案,并将其心得体会以评注/按语方式附在医案之中或案末。王氏评析古人医案以俞震的《古今医案按》为主,兼及徐大椿的《洄溪医案》、沈又彭的《沈氏女科辑要》,现将王氏评选医案汇集成册,按内科(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其他)、
《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编撰于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计128篇。本书集《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中国现存*早的一部针
《饮膳正要》一书为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的一部营养学专著,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零基础学按摩》此书特地按照男、女、老、幼不同的生理特点,选取了常发生的疾病。对于每一种疾病,笔者论述了疾病的病因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并不惜笔墨,分别从饮食、足浴、按摩和针灸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症治疗的方案,让人们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通过按摩、足浴、针灸等轻轻松松完成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李志刚主编的《跟国医名师学按摩/全视频中医经典自然疗法丛书》通俗易懂、科学严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地将每个穴位及操作手法呈现出来,告诉您如何通过按摩保健治病,并且每种保健方法、病症都配有二维码,随手扫一扫,轻松看视频、学按摩,随学随会。我们还为每个病症都附上两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搭配膳食调养,保健祛病效果会*好。
《零基础学刮痧》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发展史,刮痧的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刮痧的操作步骤、常用穴位等,同时还有一些常见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刮痧方法,日常防病保健的刮痧知识。借助于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多幅演示图,将各种病症的刮痧步骤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初学者亲身感受到专家的指导,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轻松地将神奇有效的刮痧方法应用到
《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医籍选(供针灸专业用)》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
各家针灸学说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内经》的针灸学成就及其对各家针灸学说的影响,《难经》的针灸学成就及其对各家针灸学说的影响,《甲乙经》的针灸学成就及其对各家针灸学说的影响等。
1.根据耳穴的特性提出耳穴类型的六种分类法即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的穴位、内分泌系统穴位、神经系统穴位、特定穴、耳背穴位和其他,并提出有点、区、沟、线、经等,这些穴位对耳穴定性诊断有特定意义,在治疗上有特异性。1999年在全美中医公会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了新耳背穴位图,其中有七个点、五个沟、四个区、上下两个三角区。2.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