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公理化诠释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思想理论篇》,选取有代表性的先秦诸子如儒、道、墨、法、兵等各家,系统阐述它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华道学的渊源和关系,从而得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下篇《切磋商榷心得篇》,既有作者的读书心得,又有与某些名家名作的切磋商榷,有正有反,有破有立,从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统(作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逐段逐爻对难理解的字、词、句、专有术语、典章制度、独特的解释系统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注释,同时结合现代生活和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作为与人的本质属性密切相联系的语言必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该选题的研究重在摧陷廓清,正本清源,在对西方哲学历史进行简约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哲学在中国”的观点。先秦时期,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奠定时期,诸子百家全都于语言的特征及功能效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且都展示出独到的见解认识。总的特点体现为:以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论语》作为儒家的代表性著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准确地对《论语》进行解读,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准确理解《论语》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学术方面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提供了
本书以宋徽宗对《老子》的注解为中心,但突破对单一文本的探讨局限,实现两个维度的组合。横向联系《列子注》(《冲虚至德真经义解》)、《西升经注》,并参阅徽宗诏书相关内容,以在整体文本层面理解徽宗的道家思想,包括他对道家基本概念的理解,他所论及的道家政治哲学与三教融合观等。同时,在纵向历史层面,书稿追溯了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
先秦易学美学构建了许多中国美学理论中的核心话语。《周易》作为万经之首,亦是研究易学观念的重要典籍。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首先,笔者讨论了易学观念中“两仪”概念的原初意涵及其核心要义,经论证得出“两仪”概念的核心为“生生”,表现在美学思想上为“生生之美”;其次,笔者讨论了《周易》的时空观念及其美学意蕴。第二章,首先,笔者
本书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一仁。通过对仁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孔子定律,即一个人通过克己复礼,实现了精神上的蜕变,成了一个有信仰的文明人(微观的仁)。而一旦文明人越来越多,天下就能变成一个有信仰的文明社会(宏观的仁)。孔子定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关于信仰的一般性规律。它将人类社会信仰的发生及发展的全过程,阐述的一清二
这是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中国古代哲学类读物。本书立足老子故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历史典故、典型案例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深入解读,引导读者认真学习借鉴老子“道法自然”“和光同尘”的生态智慧,“少私寡欲”“为而不争”的人生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利而不害”的处世智慧。通过元典文化引领,促进社会“尊道贵德”水平提升,体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译注”系列图书之一。《鬼谷子》是一部战国时期的谋略学经典,着重探讨权谋策略与言辞辩论技巧,书中共分“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楗第三”“抵巇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等篇目。本书线装成册,以全注全译的形式注释原文,且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