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精选了153件(套)东京道(路)中辽阳、沈阳两地以及周边出土的辽全文物,旨在多方面展现辽金东京道(路)地区的生活。虽然在有限的展览空间内不能面面俱到,但从中可以管窥到辽、金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风采。展览以歌颂中华民族大家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是集观赏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体的
在这二十年(1999-2019)中,纪念馆接待了数十万来访者。他们中有坐着轮椅来的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被抱在怀中牙牙学语的孩童,有青春洋溢的学子,也有风尘仆仆的旅人。在这个宁静的小院儿里,有人感动落泪,有人会心微笑,有人悲从中来,有人立志奋起。为了老舍先生,他们从天南海北聚集到这里,他们和老舍先生之间,和老舍纪念馆之间,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河南洛阳出图了大批汉魏石经残石,当时一流学者竞相研究,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石经学,揭开了汉魏经古文经学的面纱。可惜的是,时过境迁,随着金文热、简帛热的出现,石经研究渐趋消沉,以致少有人问津。立足于儒家经典而言,汉魏石经和其他五朝石经,既是历朝儒家经典的标准文本,也是研究今古文经学和篆隶楷行字体的*宝贵的
北宋时期是龙泉窑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龙泉窑瓷器从无到有、从诞生到走向繁荣。据目前考古资料,在窑址之外,考古工作者仅在墓葬和少数遗址中发现了北宋龙泉窑瓷器。窑址出土的北宋龙泉窑瓷器为探讨这一时期的产品种类、胎釉、装饰技法、装烧技法等方面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墓葬和遗址出土的北宋龙泉窑瓷器则提供了产品运销、器物功用等方面的信
《谈古说兵——中国古代兵器赏谈》介绍的冷兵器内容纵贯中国历史几千年,从早期的商周青铜兵器,到唐宋的铁质兵器,再到元、明、清时期精美绝伦的各式冷兵器,对每件藏品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纹饰特征进行了剖析,同时加入了很多知识点,例如当时兵器的价值、战争中兵器的使用方式等,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本书将刀、枪、剑、戟、斧、钺、钩
本书探讨汉画像石的方位结构,尤其是以西王母和车马出行为主的方位模式,以此重构汉画像石的方位结构与方位模式。本书遵循情境性规约,以横向比较和竖向比较为线索,首先探讨画像石方位模式划分的参照物问题,再界定画像石阐释的情境性规约问题;然后将汉画像石表述的方位模式置于汉代文化语境中,并将其与汉代仪式、神话方位模式加以比较,发现
南高峰塔遗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村南高峰峰顶平台上。2016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将南高峰景观改造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一,为配合杭州市南高峰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1月1日~9月15日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保护等工作。《杭州南高峰塔》即为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总结,详细
《石窟艺术研究》是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的集刊,主要分为石窟考古、佛教美术、石窟保护、文献题记四个方面的内容。《石窟艺术研究(第3辑)》收录论文共19篇,既涉及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等国内知名石窟的研究与保护,同时也包括佛教及美术考古论文,对石窟寺研究及佛教考古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出土文献》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文综合建筑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123处汉地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所体现出的营建工艺及形态演变规律进行了缜密研究。一方面对其进行分区与分期比较,归纳其建筑文化特征,以深入发掘该穹窿类型所反映的墓葬文化内涵,并揭示其与六朝宏观历史演变背景的相关性;一方面将其营建工艺、形态特征与中亚、西亚相似工艺传统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