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教授自1996年起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中国经济专题”课程。该课程不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兴衰,近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遭遇的挫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收录于《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本书是与其配套的答疑解惑集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集团,不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驱,也是最成功的范例。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则在2020年跃升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欧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市场,需要了解欧洲的经济政策以及欧洲统一大市场及其营商环境。因此,研究和考察
本书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新疆及边境地区为应用示范区,围绕干旱区国土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配置和生态环境响应等核心问题,按照“面(宏观尺度)—线(中等尺度)—点(微观尺度)”的思路开展了以下研究:新疆农业生态与荒漠化遥感监测,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响应动态监测,伊犁河流域矿场和尾矿库监测及突发事件情景模拟
本书以技术、劳动和资本为视角研究新能源产业要素空间集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探讨经济、社会、科技、资源及环境等方面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基于空间视角的新能源产业要素空间集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理论框架模型,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为逻辑起点,以文化与价值的互文互释、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为学理支撑,在对文化与价值进行深度的理论剖析、对代表性世界大国崛起进行文化归因分析,以及对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经过艰难树立的过程之后走向文化自强的历史性考察基础上,深度探讨增强中国特色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党中央决定,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之际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打赢的,是
本报告预测,2022年全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增长5.5%左右,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总体消费形势比较乐观,预计2022年市场总消费增长率将会在7%左右;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预计工业增加值将实现3%左右的低速增长;2022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预计会在2021年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预计总体能保持在6%左右
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吗?怎么正确理解贸易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不同国家的政策有何差异?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政策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
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要主题,对其学科属性、理论发展沿革、体制变迁、运行规律和机制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进行了分析。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讲清楚在气势恢宏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