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先生生活在北京,热爱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墙都有着细腻的观察和珍爱。本书里既有舒乙对胡同、四合院等北京老城保护的呼吁和建议,也有对北京美丽山水、传统吃食、艺术绝品的回忆和赞赏。这些文字对我们响应北京文化内涵挖掘,响应胡同文化挖掘,对响应中国乡愁的塑造都提供了一个样板。
这是武歆的一部随笔集,通过印象与阅读笔记的方式,介绍了张楚、张莉、戴来、徐则臣、梁鸿、郭艳、乔叶、弋舟、朱山坡、付秀莹、曹霞、黄咏梅、哲贵、江子、房伟、周晓枫、宗利华、李舫、朱文颖这二十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及70年代的著名作家的生活、创作的某个历史片断,从而让读者找到了解这些作家作品与个人历史的某个微小切口。
舒乙后期由工转文,着力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和很多现代文学大家有直接交往,所以他写了很多重要现代文学人物的散记,这些散记因为其亲历性,所以很真实。本书对于我们研究现当代大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手资料。还有一部分,他写了现代文学馆的筹建以及展览等,为现代文学馆立传,这是非亲历者所不能言的,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舒乙先生作为老舍之子,研究老舍具有先天的便利和优长,他写了很多本关于老舍的文章和图书。这部书精选他对于老舍研究最为重要的文字,一部分是关于老舍的生平叙述的,特别是老舍的童年、老舍的爱好、老舍的关坎、老舍的最后日子等;一部分是关于老舍研究的。本书对于我们研究老舍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老舍对于北京文化的贡献,本书做了特别的揭
这是散文系列丛书倾听皖美中的一种,这本《行走新安江》收录了赵焰所写徽州散文经典,山水人情、风俗典故、历史遗迹、人物事迹,牵引着读者踏上一条文化和精神之旅,用细腻的文笔,刻画了徽州的自然、文化与历史面貌。
这是散文系列丛书倾听皖美中的一种,这套丛书旨在选取安徽作家写安徽之美的散文,配以原创音乐和听书音频,并以精巧口袋书形式呈现,打造一套精品散文集。这本《皖河散记》,选取了徐迅所写与安徽有关的经典散文作品,包括《天柱散章》《皖河散记》《皖地风流》等篇章。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曾两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关于凤凰,关于曾经的往事,沈从文从未忘怀,并在几次回乡后的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湘西的神秘与美丽,苦痛与挣扎。关于凤凰,沈从文说:湘西的神秘,只有这个区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他将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充满奇风异俗却动人心魄的凤凰,为我们开启一次独具一格的文学之旅。
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当代作家肖复兴给孩子的散文,精选36篇涉及亲情友情、感怀忆事、风景美物、人生哲思等主题的佳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荔枝》等诸多经典名篇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及中高考语文试题,清新通俗、真挚晓畅,带孩子体味亲情的温暖与世间的妙趣,拓展阅读视野、提升写作能力、增进文学素养。
《梨与枣》是作家葛亮的全新随笔集,分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八个章节,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且以梨与枣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历史文化随笔。陇坂是早期中国东西互动的轴心,聚合并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书以陇坂这一地理概念作为切入点剖析中国历史进程,对曾翻越陇坂的十二位历史人物,如汉武帝、李广、杜甫、解忧公主等的人生轨迹进行追述,梳理他们翻越陇坂的时代背景及过程,记述他们穿越关陇古道的历史意义。从秦始皇到林则徐,横跨两千